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正文
投稿

平凉华亭:发展“循环经济”延伸“金色链条”

2016-05-12 08:13:35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雷轶涵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华亭:发展“循环经济”延伸“金色链条”

  近年来,华亭县围绕打造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这一目标,深化挖掘资源潜力,优化延伸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出了“煤——甲醇——聚丙烯——管材”、“煤——电——建材”、“煤——煤矸石——建材”等循环经济“金色链条”,实现了成功转型,激活了县域经济。

  华亭与煤炭天生缘分深厚,素有“煤城”之称,是中国十三大煤炭产业基地之一,是全省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和煤炭产业重点县,已探明煤炭储量33.7亿吨,境内有中国华能华亭煤业集团等煤炭生产企业9家,年产量达1400万吨以上,工业化指数达到64.3%,埋藏地下的“黑色金子”使华亭县域经济在“黄金十年”保持快速发展。但从2012年开始,煤炭工业开始直面市场挤压、监管挤压、环境容量挤压三重压力,以煤炭采掘等原材料为主体的单一型产业格局让华亭走进发展瓶颈。

  早转型早主动,升级是“破茧化蝶”的必需。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如何跨过门槛,打破瓶颈?华亭县决策:只有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产业间”转型和‘产业际”转型,延伸产业链条,“吃干榨净”包括煤炭在内的所有煤炭产品、工业原料,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华亭煤炭产业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这几年,在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上,华亭县先后实施了60万吨煤制甲醇厂项目和20万吨聚丙烯项目,成功实现了从黑色固体煤炭到无色液体甲醇再到白色颗粒聚丙烯的华丽转身。华煤集团煤制甲醇分公司经理赵旭东说:“由原煤变身甲醇,再由甲醇加工成聚丙烯,产业链条延伸了,增值数十倍,身价翻几番。”

  循环经济受益最快的是企业、受益最大的是环境。晨华公司新型速凝剂生产线项目,利用园区内豫华公司生产硅锰铝后的工业废渣作原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中水华亭发电公司煤矸石电厂和安口新安公司煤矸石制砖项目,可以将昔日堆积成害,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的煤矸石或发热发光,或变成建筑材料,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同时,通过广泛利用煤矸石铺垫公路、铁路路基,工业广场和塌陷区回填等,年利用粉煤灰、煤矸石50多万吨,占当年产生量的50%以上。

  发展无止境,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2013年,兰洽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众一兴旺管业有限公司PE、 PPR管材加工项目签约落户,华亭又大力做起“管上文章”,就地实现了煤炭下游化工产品聚丙烯原料的利用消化,无疑给煤化工循环化经济“金色链条”上注入了“一池春水”。4月1日,记者走进众一兴旺管业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机器一头“吃进”聚丙烯原料,一头“吐出”颜色和形状不同的各种管材。

  “目前,公司已经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8条PE、 PPR生产线,主要生产PE燃气管道、矿用管道和PPR家装管、PE-RT地暖管、电力通信管等产品。到年底二期项目建成后,年可消耗聚乙烯、聚丙烯原料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年均利润总额3000多万元,上缴税金860万元,安排就业120余人。”公司负责人张新成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未来3年内,销售量突破50亿元,力争把众一兴旺打造成西北管材领域的旗帜和航母。”

  据悉,近年来,华亭县累计列支工业发展基金70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贷款6亿元,全力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延伸“金色链条”。搭乘政策东风,华亭借煤炭之利而发展,因煤炭之势而转型,在“变身”的阵痛中“脱胎换骨”,在以“资源发展产业、产业引带项目、项目促进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发展之路上完成了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锤炼,让“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梦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煤炭是华亭经济发展的“权重股”,地方性财政收入的70%以上来源于煤炭或相关产业。现在,这个县域经济的“牛鼻子”,在循环化改造中既被华亭牢牢牵住,也在延伸“金色链条”中发挥了发展“绿色经济”、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发展动力的重任。如今,经过4年的循环化改造,工业经济迈出了由“一煤独大”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陶瓷、装备制造“六业并举”转型的坚实步伐,非煤工业在经济总量占比中提高了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最低点的-31.5%提升到了2.6%,华亭县域经济在转型发展中实现了企稳向好。(通讯员 张小兵)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雷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