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正文
投稿

公仆精神的舞台再现——观张掖市七一剧团现代戏《公仆》

2016-04-10 09:49:3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王彤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原标题:公仆精神的舞台再现——观张掖市七一剧团现代戏《公仆》

  这是一出秦腔现代戏,写的是一位服务金山十八万老百姓的县委老书记郑清很不平凡的典型事迹,在兰州观众中获得赞誉之声,说这是金山当地的“焦裕禄”,张掖的演员真个把郑清人民公仆的精神和盘端了出来。

  公而忘私、勤政为民,舍小家顾大家,正是共产党员干部优秀品质的集中表现。创业为先,民生为本,苦干为乐,清廉为荣,就是人民公仆的精神体现。在我们全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大搞经济建设的今天,在“双联”干部精准扶贫的现实生活中,郑清的公仆精神依然是激励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一种不朽的思想动力。

  敢于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也不粉饰太平,重在揭示生活中的正能量,这依然是今天地方戏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剧中,复转军人郭东祥有对“当官的”看不惯的想法,任凭你老书记怎样深入基层考查民情,都是“背着粪筐装样子”。这说明现实生活中有表里并不一致的干部存在。而在与郑清老书记巧遇时,他的这种思想情绪充分得以释放,郭东祥扔了“给你染红顶子的”粪筐,这当然是对老书记极大的不公。但郑清之所以是郑清者,有自己始终一致的党性原则在。他担心醉酒的郭东祥出事,所以将他背回去——这一行动彻底颠覆了“自古只有民背官”的“道理”,从而使郭东祥在酒醉中感到了“公仆”的温热。这场戏,写得很精彩,但这只是二人矛盾冲突的第一步。

  沿着这组矛盾线的铺排,正是该剧刻画人物性格的必经之路。当郭东祥来修房子的时候,见到郑清一家七口人住的屋子“就像村里饲养棚一样”的时候,才真正触动了他的心,引起他心理上的震动,并在他行动上产生重大转机。此时,许多观众也产生了同样被触动的心情。党员干部也是人,当了“县太爷”能落到这个贫困地步不可思议!然而贫困地区“公仆”的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严酷,加之郑清劝阻了自己的大女儿被组织“招干”的机会——这一情节看上去真有些不尽人情,但更让人们为郑清的公仆精神、人格和情操钦敬不已。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郭东祥跑进开渠的工地,冲在了爆

  破的最前沿,解救了老书记,谱写出他复转军人生命最具光彩的诗篇。这就是人民公仆精神之对于尚处于后进地带人众的一种强劲感染力。人物正是在这些有血有肉有温热有骨气的情节铺排中树立起各自光彩的形象,这胜过一万句冠冕堂皇的空话假话。

  状写我们生活矛盾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需要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升华。张掖市七一剧团以此剧完成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艺术实践。郑清老县委书记的舞台形象尚需要在一连串的矛盾冲突中让观众感到真实自然从而获得更多的亲切感。如何在戏剧故事的编织和演员表演以及舞台调度诸方面避免以往“高大全”创作的弊病,从而进一步拉近英雄人物与老百姓观众的心理距离,尚需要主创者在舞台呈现上予以适当取舍和精雕细刻。但不论怎样与时俱进地突出舞台呈现样式的“外包装”,都应该用戏曲特有的表现手法彰显现实生活中的公正、正义、高尚与大气度来。

  人民公仆形象永远是我们时代本质特征的写照,也永远是秦腔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目标——不论我们目前还有多少困厄与不解,人民公仆精神和秦腔的艺术精神都与天地共存!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