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正文
投稿

向新命题进发:甘肃全省发力扎实稳打“供给侧”

2016-04-05 14:39: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 责任编辑:金亚玲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本网记者:杨梦园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习近平作为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2015年11月10日,一个新词出现在了公众的生活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往,经济的增长注重的是投资、消费、出口,而供给侧强调的是,通过提升生产能力、生产创新、生产改革来拉动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所有产业要升级,要把产品品质和种类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做到主动吸引用户购买。

  从“供给侧”的提出到现在,甘肃全省上下向这个新命题做着积极的努力。

  农业+供给侧

  甘肃省在蔬菜产业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以高原夏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健全冷链体系;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道地药材种植的同时,积极发展中药材饮片加工和安全贮藏;果品产业不但加快脱毒苗木繁育基地建设,而且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的推广力度,强化幼园管理,推广矮砧密植现代建园模式,加快老果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园。

  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使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以高产粮食作物替代低产品种,并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配套优良品种、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等技术和措施,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效益。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机种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田灌排等生产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2016年,我省还将通过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力争把粮食作物面积与经济作物面积的比例由去年的62∶38调整为60∶40,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数据+供给侧

  自2012年开始,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兰州市大数据局系统结合工作实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产品。通过12345“民情通”服务热线、三维服务网、三维市民卡、三维城市手机APP、三维自助服务终端以及三维商城等载体,打造便民服务“兰州模式”。加快建设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政务、事务、商务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并在全市五区建设50个再生资源回收示范点,采用PPP模式布放5000台便民服务终端,打造城市十五分钟精品服务圈。

  我省在进一步加快三维数字系统进乡镇、进村社,帮助农户利用三维数字电商平台开办网店的同时,还促进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打造一批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乡、示范村。在市级单位双联点试点开展二维码深度应用,实现对驻村干部入户情况、帮扶措施等工作的监督。做好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梳理,加快园区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

  兰州市在政府开放数据的依托下,引导和鼓励全社会企业、公众进行挖掘分析,开发应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万众创新、开放创新,实施“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大数据相关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建设全市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配合工信、交通、城管等部门,做好全市充电桩、停车场、驾校等系统和三维市民卡接口的对接,实现各类交通工具、停车场及驾校通过市民卡缴费。推广应用三维数字系统,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全力打造“云上兰州、数据城市”。

  牛肉面+供给侧

  兰州人一天的生活从早上的一碗牛肉面开始,而曾经“蹲在门口吃面”是兰州牛肉面特有的风景。牛肉面是兰州的特色饮食,也曾是典型的“过日子经济”,开店卖面为了赚钱生活,吃牛肉面也是为了填饱肚子。几年前,很多牛肉面餐馆依然是“夫妻店”、“父子店”,店面小、环境不佳,“蹲在门口吃面”、“排长队吃面”是曾经兰州牛肉面行业特有的景象。

  如今,街边小店华丽变身,“高大上”的牛肉面餐馆在兰州已经不是新鲜事,近两年,在兰州市的大街小巷,一批“新牛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茶楼风格”、“咖啡馆风格”、“乡村风格”、“工厂风格”的牛肉面馆让人倍感新鲜。用餐环境越来越好、产品供应越来越多元,价格依然保持一碗面7元的水平。

  目前兰州市内牛肉面馆的总量长期保持在1600家,业内分析认为:数量稳定充足,但能够提供良好就餐环境、丰富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质量供给”严重短缺,不能抓紧市场需求实施升级换代,兰州牛肉面永远只能“过日子”,不能成产业。近年来,餐饮行业遭遇重大调整,高档餐饮企业无力维系,中低端餐饮迎来春天;创业创新政策使一批青年人投向牛肉面行业,带来新鲜血液;新技术把牛肉面从实体店搬到了互联网上,看似波澜不惊的牛肉面行业正在吸引资金、人才、创意、云计算、互联网等诸多“新经济元素”。

  一些牛肉面企业已在本土完成升级,并向外快速扩张。统计显示,5年前,全国的兰州牛肉面馆仅有几千家,如今国内的标准化兰州牛肉面馆已经达到2.6万家。部分企业瞅准“一带一路”构想带来的商机,已经走出国门,把牛肉面馆开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兰州市商务局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兰州市的牛肉面餐饮企业已达到1200多家,年营业额20多亿元。小小一碗面,蕴藏无限潜力。

  牛肉面的全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正在推进:在甘肃武威市、甘谷县等地,一批围绕着牛肉面进行优质小麦和蔬菜种植、面粉加工的产业基地正在加紧建设;牛肉面餐厨具加工改造也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兰州市的职业院校近几年已累计完成13万人次的高级技能和管理人员培训,并输送到全国;牛肉面与文化娱乐结合也正在开花结果,以牛肉面为基础的纪录片、微电影、动漫创作的企业各显神通。

  精准扶贫+供给侧

  精准扶贫的政策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庆阳合水县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县域,苹果、小麦、玉米成为主打农产品,农业生产强度大、高投入、低收益,工业化程度低、产业发展不均成为时刻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十二五”期间该县积极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县域经济,收获硕丰,但未能达到经济现代化要求。为均衡县域发展、深挖全县经济潜力,借此“十三五”开局之年,又值此精准脱贫的攻坚期,合水县集全县之力吹响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集结号,拓宽精准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的道路,筑牢农业、工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经济防线。

  为最大限度利用农业资源,以高科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助力全县民众精准脱贫,合水县全面落实精准脱贫“853”管理办法,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减贫摘帽,努力打造精准脱贫示范区。参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对农村家庭分类施策,达到小康标准的巩固提高,接近小康标准的加速推进,差距较大的合力攻坚,为同步小康奠定基础。通过积极发展果、菜、畜、林四大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成规模、延链条、增效益。

  经过一系列强有力地措施改革,已初见成效。目前,全县现代化果园留存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六大塬面”全覆盖,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形成优质鲜食苹果生产基地。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巩固提高固城川、县川、马莲河川三大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段家集、肖咀、固城、老城、蒿咀铺五大高原夏菜基地,建成陇东地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养殖场217个,牛羊猪存栏量达到72万头(只)以上。大力发展子午岭林下经济,苗林结合培育16万亩,建设林下产业与碳汇林基地10万亩。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万亩,建成太白千亩绿色无公害水稻示范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50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00个,家庭农场60个,60%以上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

  至目前,全县已经建成大型电子商务企业3户、物流企业5户、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2个、村级电子商务网点400个。积极创建和谐模范油区,全力支持油田企业扩能上产,完成产能建设53万吨,石油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石油税收6988万元,争取油田资金6000万元。煤炭勘探开发持续加快,完成投资3.75亿元,布设探井33口,累计进尺3.89万米,吉岘勘查区完成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投资1100万元,延伸道路1.3公里,陇原果品、蓓蕾金菜整体搬迁项目基本建成,庆合银座调味品、妙香园中药材深加工等项目正在建设。质量振兴工程深入推进,新办工业企业12户、小微企业21户。“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全面推行,新注册各类企业132户,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20户。

  合水县的供给侧发展不仅体现在打造工业强县新基地上,还有优配新结构深挖旅游业,为了壮大全县经济增量,开通新的致富通道,合水县以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遗址为核心,以红色革命遗址为主打,推出以鉴赏观光和交流互动体验为主题的旅游带。形成了集展出、鉴赏、传习、创作、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黄土高原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区。并加强硬件建设、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刺绣香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产业发展壮大;依托子午岭绿色屏障,建设以夏家沟景区为核心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葫芦河、合水川、固城川、马莲河四大生态走廊,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以上;高起点挖掘发展革命圣地迹红色游、子午岭绿色生态游、黄河象远古文化游、古石刻艺术鉴赏游、现代农业观光游、黄土文化风情游,链接精品线路,以高起点、全新定位的生态视角,把合水打造成全国生态旅游、西北红色旅游和陕甘宁地区文化旅游新的目的地。引导群众积极开发绿色休闲、垂钓观光、养生农业和农家乐,开辟增收新渠道,到2020年培育高水准旅行社1家,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三星级以上酒店3家,累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着眼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也是甘肃“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抓好的重大任务。打好“组合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甘肃经济增长,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金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