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精准脱贫路上奋勇争先——安定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记者 杨世智 通讯员 雪永鹏
2015年,随着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定西市安定区以“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为目标,研究制定了“1+16+6”一揽子精准脱贫政策措施,全面吹响了精准扶贫的“冲锋号”。
精准施策确保精准发力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伊始,安定区委、区政府就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分量”,要求全区精准施策,力争率先实现脱贫目标,确保精准脱贫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只有找准穷根号准穷脉,才能开对药方治好病。为了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该区坚持“规模控制、有进有出、严格程序、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按照省委“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和区委创新提出的“五进六不准”脱贫对象识别办法,先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3万户8.15万人,并全面落实了平台建设“八个准”、村级作战“五张图”、贫困农户“三本账”。现在,只要打开安定区精准扶贫电子工作台账,便能清楚地看到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成员、致贫原因、生产生活条件、人均纯收入、帮扶措施等信息,为当地抓好精准脱贫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到户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基础上,该区实施了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五大工程”。2015年,全区农村供水入户率、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农村公路建制村通畅率和农村危房改造率,分别达到90%、94%、83%和72%,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96户3368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全区马铃薯、草畜、设施农业、蔬菜、电商等富民产业蓬勃发展,贫困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保障
“从措施来讲,全区扶贫工作重点突出双联行动、创新机制、投入保障、金融支撑、社会政策‘五个助推’,着力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切实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祁永和介绍,为了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全区先后对10个省直单位、7个市直单位和7个区直单位新增联系贫困村37个,对8300多名干部职工新增联系贫困户1.3万户,探索完善了“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和“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机服务队+农户”等市场主体带动模式,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各类金融贷款10.1亿元,发放农村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金1.4亿元。
李家堡镇张湾村贫困户马生文一家的变化,是安定区精准脱贫的缩影。在金川公司的帮扶下,马生文家方方面面有了明显变化:住房从过去全家五口人挤一间土坯房,到如今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产业发展上,从过去守着一亩三分地糊口,到如今成了拥有基础母羊30只的养殖大户;子女上学,由过去没钱上学,到如今全部完成学业,还实现了就业。对此,马生文深有感触地说:“帮扶单位和干部们对我们家的帮助好比雪中送炭,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精准考核倒逼政策落实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落实关键在干部。为了把各级干部真正打造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滴灌管道”,安定区制定出台了《安定区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意见》和《安定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办法》《安定区区直部门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安定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安定区乡镇扶贫工作站考核办法》《安定区双联助推精准扶贫考核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考评办法,形成了“1+5”的精准扶贫考评机制和鲜明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以精准考核倒逼精准扶贫政策落实。
与此同时,安定区还全面落实工作基础夯实、政策落实精准、资金投入保障、动态管理科学、扶贫方式创新“五项保障措施”,为精准脱贫提供了强力保障。全区先后调整充实了区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区四大班子领导包抓乡镇包抓贫困村工作机制。整合人员力量,专设了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扶贫双联合一的乡镇工作站,配备了副科级扶贫工作站长和专职扶贫工作人员;成立了以双联干部、乡镇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为主力军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全面落实相应的扶贫政策,确保做到应扶尽扶、精准帮扶。
经过一年努力,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由上年的2.03万户8.15万人,下降到0.93万户3.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下。今年,该区将全面完成现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未脱贫任务,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