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志愿服务成为兰州的靓丽名片
李晓霞
何乃柱、李成环、龚大郯……翻开兰州的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都会从每个兰州人的脑海里跳出。每一个被记录在官方记录的志愿者,都是兰州城市精神一面鲜艳的旗帜;而更多的那些最普通的志愿者,你或者我,则组成了兰州城市中这面志愿服务大旗最基础的原色。志愿服务,已经逐渐成为兰州这座城市的精神亮色,也成为我们呼唤公民精神觉醒正能量的代名词。
为什么这么说?从社会学上讲,人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个人走出自娱自乐的窠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通过个体的细节推动,让公共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一点,在每个志愿者身上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从实质上分析,传统道德中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也好,现代志愿服务不可或缺的“助人自助”也罢,其本质都是一种共同体意识。通过公共事务,将社会成员打造成为一个利益相关、关系相互、情感相系的有机整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为慈善公益找到民间支点,已经成为当下志愿服务的新趋势和新路径,也是推动一种城市精神逐渐成型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要谈谈志愿活动中数量众多的青年和学生,他们还是“奶瓶族”,还有诸多慵懒、撒娇和依赖心理,甚至平时就没有过太多的独立担当和吃苦等。可为了弘扬和发展自己志愿精神,他们用稚嫩的肩膀进行积极担当,无谓牺牲、无私奉献,这是一次精神历练和能力提升,成为道德高尚、胸怀广阔的“高标人才”。让人倍感欣慰。而有了这种立竿见影的精神“正能量”和慷慨引导,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城市精神,都是一种积极助推,让扶贫济弱、守望相助等公益性格、慈善情怀,成为社会群体的性格构成、生活养成,让我们的城市发展充满更多的力量。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使在社会转型时期,每一个人的举手之劳,依然可以点亮并温暖别人的世界。对善良和责任的坚持,对共同体意识的回应,就需要我们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用脚踏实地的付出和热心的互相帮助推动我们的城市每一天有不同的进步,每一天的文明程度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