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多种话语渠道拓展迅速,但“大国文化”语篇建构能力尚待提升,中华文化优势尚待彰显。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在解释软实力时,认为它“是一种同化性力量”。在国际传播中,这种同化力的形成有迹可循。一般地,强国文化会得到更多关注,而话语强势的建立要注重“器”、“道”层面的融通。在这方面,美国是个典型的例子,不仅媒体数量大传播实力强,也十分善于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隐藏于娱乐产品、文化服务之中,通过语词选择、话语表述,潜移默化地牵引和“培养”公众,赢得他们的头脑和思想,从而确立其西方大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地位。
阐述好大国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提升大国形象
首先,加强理论内功修炼,形成清醒而自觉的文化意识话语表达,阐述好大国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围绕中华传统、国家理念,夯实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文化工作者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理念武装头脑。在国际话语传播中要敢于发声强化硬新闻报道,突出大事理念。要主动展开中国视角,全方位满足国际社会多元信息需求。全面阐述立场主张,塑造中国形象。
其次,突破西方束缚,增强民族魅力,中国话语要以“独立”站姿展现大国胸襟和风采,赢得话语主导权。为此,要积极介入社会领域多元主题,主动设置议题框架,彻底打破追随西方的被动局面。要增强话语“扩容”力,借鉴性吸收他国话语、网络话语,丰富和准确定位中国故事的时代表达,提升大国话语的普适性和感染力。
第三,弱化理解误差,提高话语策略,缓和冲突强化引导,让开放、开明、包容的大国文化更易被世界接受。要主动探求接收对象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多元化和国际化为落点,使传播更“接地气”。要积极运用多种融合,营造资源共享、形成多位一体的传播强势,将话语深意融入生动新颖的形式之中。
最后,建立方式创新、效果导向的中国话语体系,增强和谐大国形象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要把握好传播“时、效、度”,讲求传播技巧,处理好“讲道理”和“讲故事”、“自己讲”和“别人讲”、“大声讲”和“柔声讲”的关系,既阐明自己的立场主张,又潜移默化地达到说服成效。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多平台多维度地书写中国,以富有生命力的中国话语,“事半功倍”地塑造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新媒体研究室主任,创新工程“新媒体管理与舆论导向”重大项目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