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正文
投稿

庆阳镇原“巧媳妇”让农村民俗文化走红市场 打造富民新产业

2016-01-13 09:11:3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作者: 责任编辑:赵凌艺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行进陇原-三农故事

  原标题:镇原农村民俗文化走向台前

  通讯员 郭治斌 闫钰

  近日,笔者走进镇原县中原乡原峰村汝海红家,只见房屋内挂满了做工精细的香包和刺绣,茶几上放满了漂亮的手工鞋垫。在该村,像汝海红这样从事特色民俗手工制作的妇女还有很多。

  汝海红是原峰村的妇女主任,她带领本村二十余名妇女赴镇原县“巧媳妇”编制有限公司学习编织刺绣技术,一年来,她组织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共编织凉鞋、草帽500余双(顶),鞋垫、刺绣200余件,出售收入10余万元。汝海红告诉笔者,她奶奶辈就经常制作剪纸和刺绣,她从小受家庭熏陶,也特别喜欢,原来只供家用和馈赠亲朋好友,没想到还能卖钱。

  正在挑选刺绣的平凉客商告诉笔者:“虽然汝海红没有大的作坊,但是她做的香包和绣品在我们那边名气很大,很受市场欢迎,拿回去销售的也非常快,大部分都被人提前预订了。”

  近年来,镇原县充分利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这两个“国字号”招牌,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先后制定出台了《镇原县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镇原县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暨文化产业工作安排意见》等多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为全县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提供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同时,该县组织实施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项目,聘请县内外专家和民间艺术大师,对全县文化产业服务管理人才、香包刺绣剪纸技术能手进行培训。并通过招商引资,解决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问题。随着民俗文化产品走向市场,以及举办文化节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加,香包、刺绣、剪纸等这些根植于乡土深处的民俗文化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悉,该县目前共有民俗文化产业传承艺术大师109人,以生产加工剪纸、刺绣、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为主的龙头企业7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生产民俗文化产品150多种10多万件,年产值800多万元。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农民报 责任编辑:赵凌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