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人相211期】光影为笔 故乡为卷——临潭摄影师朵国良的赤子情怀

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屈杰文

  在广袤的临潭大地上,洮河水日夜流淌,把草原的辽阔、梯田的层叠、藏乡的烟火揉进岁月的夹缝里。而在这旖旎的山乡之间,有这样一个人,他光影为笔、故乡为卷,背着相机独自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他的脚步追着晨曦,也踩着暮色;他的镜头记录着人间烟火,也定格着山河壮阔。他就是朵国良——既是奔走一线的新闻记者,也是为故乡“画像”的本土摄影师。

  镜头向下,做扎根泥土的新闻人

  “记者的价值,在脚下,也在心里。”这是朵国良从事新闻工作五年来始终坚守的信念。作为临潭县融媒体中心的新媒体记者,他从不愿待在办公室里“编新闻”,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走村入户上——群众家里,他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收入,镜头里满是温馨的笑容;田埂间,他蹲在青稞地里,抓拍老农丰收时眼角的笑意;社区中,他陪着网格员走访,记录下邻里间的温暖互助。

  五年里,朵国良的相机储存卡里存了数十万张照片,电脑硬盘里堆满了剪辑到深夜的视频。多少个夜晚,他对着屏幕反复调整画面、斟酌文字,只为让每一条新闻都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这份坚守,让朵国良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记者”,但比起荣誉,他更在意的是:“如果我的报道能让乡亲们的生活多一点改变,能让更多人看见临潭的进步,再累也值得。”

  目光所及,做推介故乡的追光者

  “我是临潭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的镜头,就注定为故乡说话。”除了记者的身份,朵国良还有一个更让他骄傲的“头衔”——临潭本土摄影师。作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中国》《观澜新闻》签约摄影师、《新华社》签约摄像师,他始终把“推介临潭”当成自己的使命,用镜头与故乡的山水对话,把临潭的美送到更远的地方。在他任临潭县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期间,他积极策划举办摄影展、向上级协会推荐临潭会员,创办临潭摄影公众号,为临潭摄影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拍好临潭的春夏秋冬,朵国良已养成连续多年奔波在外的习惯,一日不出门就浑身难受。他曾连续多年“追着云雾跑”:春日天未亮便攀上山巅,在料峭春风里候三四个小时,只为拍到满意的画面;盛夏凌晨顶着湿热山风守候,待晨光为叠翠梯田镀上亮泽,听雾中蝉鸣伴清凉云雾游走,迅速留住鲜活;秋日破晓前踏着晨霜登山,静候满山红透,看露珠映霞随果香云雾飘荡,封丰收;寒冬凌晨迎着凛冽寒风坚守,让呼出的白气与素纱般的云雾交融,记录静谧。他的很多作品被省州县各级媒体采用,评论区里,无数网友留言:“原来甘肃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那一刻,朵国良觉得所有的等待都有了意义。

  朵国良的镜头里,以山水做衣,以故土为魂。他绞尽脑汁地想尝试一种方式,那就是让这些美丽的照片,栩栩如生地诉说一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照片本身。因此,当万人沉醉在欢呼雀跃间时,他一个人怀抱相机,冒着寒风,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间,寻找更为令人心动的时刻。正月里的元宵节“万人扯绳”是临潭暂停17年后再次举办的盛事——上万人攥着百米长的绳索,在锣鼓声中齐声呐喊,脸上的笑容比年味更浓。他拍的《万人扯绳》后来入展2025“中国年味”全国纪实摄影大展,在各级媒体平台展出,让临潭独特的民俗风情被全国看见;他拍草原上的格桑花,拍庄稼地里的青稞,拍临潭最美的秋日梯田,每一张照片都像在诉说:“这就是我的故乡,有烟火气,有生命力。”他的画面里,临潭的夏日草原蓝天如洗,野花铺地,远处的牛羊像散落的星辰,那是他心中故乡最美的模样。

  这些年,朵国良的作品一次次走出临潭、走出甘肃、走向全国,甚至登上国际舞台——《大众摄影》里有他拍的临潭社火,《甘肃日报》上有他记录的丰收场景,亚洲国际摄影艺术展的铜奖、“生态陇原”摄影大赛的一等奖、维多利亚(香港)国际摄影大赛的入围、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入展……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但他最骄傲的,从来不是奖项本身,而是他的很多照片被打印在宣传册上、在各类展览上、在各繁华街道的宣传墙上、在各大媒体报刊上、被大家说“是你的照片,让我知道了这个美丽小城”的时候。

  以影为媒传新风,佳作频出获赞誉

  朵国良不仅深耕主业,更以镜头为笔、以剧情为墨,积极投身系列公益短剧创作,先后参与拍摄《破茧》《厚养扬孝道,薄葬传新风》《差点“兔”了》等作品,每一部都紧扣社会关切,用生动故事传递正向力量,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厉行节约拒绝浪费之“剩饭的告白”》以拟人化视角,让“剩饭”诉说被丢弃的无奈,将“光盘行动”的理念融入细腻剧情,唤醒大众珍惜粮食的意识;《破茧》聚焦校园霸凌痛点,通过主角的困境与成长,撕开霸凌的隐蔽伤痕,呼吁社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受害者撑起“保护伞”;《厚养扬孝道,薄葬传新风》则直击殡葬陋习与高价彩礼难题,以传统孝道文化为内核,倡导“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打破陈规陋习的桎梏;《差点“兔”了》巧妙借“兔”谐音,将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融入生活化场景,用接地气的演绎拆解诈骗陷阱,提升大众防骗警惕性。

  这些短剧不做空洞说教,而是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在生动叙事中传递文明理念,为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普及正能量价值观注入了鲜活力量。

  如今,朵国良依旧背着相机,步履不停行走在临潭的土地上。他坦言,愿以镜头为眼,继续记录故乡的日新月异,让更多人看见临潭的山水之美,听见临潭的岁月故事。

  于他而言,相机早已不是冰冷的器材,而是串联故乡与世界的温情桥梁,是倾注对故土深沉热爱的独特载体。那些定格在光影里的赤诚与坚守,恰似蜿蜒的洮河水,静静滋养着这片厚重的土地,也将这份对家乡的深情,化作缕缕暖意,温柔触碰每一个凝视这些照片的人。

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