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是我家】甘州:为往来羽客,筑一片心安之乡
文/郭沛良 赵海容 图/司坤
千亩芦苇荡泛着金浪,成群大天鹅掠过澄澈水面,黑鹳舒展墨色羽翼在晴空盘旋……入冬以来,大批候鸟陆续飞抵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州段休憩觅食,共同绘就出一幅灵动和谐的生态画卷。作为全球9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中亚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张掖湿地是河西走廊内陆湿地的核心节点,更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大天鹅的重要越冬与繁殖地。


“十四五”期间,甘州区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监测作为核心任务,以“技术升级+科研合作”推动保护工作提质增效。2025年,监测体系迎来“双重升级”,针对黑鹳“喜浅滩觅食、择高树夜宿”的习性,新增14处专项监测样线,精准覆盖其觅食休息区域周边,实现从“广谱监测”到“全链条追踪”的跨越;引入2台鸟类声纹监测仪,通过声纹数据库自动识别物种,补上人工监测的“时间盲区”。为确保数据科学有效,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候鸟生活节律,将全年划分为越冬期、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秋季迁徙期4个关键时段,每时段开展2次系统性监测,全年形成8套完整监测报告,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与科学性。

科研力量的注入,更让保护工作有了“专业底气”。甘州区湿地局与甘肃省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过程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多家单位开展了技术合作和人员培训,先后与河西学院开展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监测,派人员参加了甘肃省动物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甘肃省湿地保护论坛、“湿地+城市环境”论坛暨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2018年年会等技术交流会议4次。

黑鹳掠过水面、大天鹅集群越冬、斑头雁编队迁徙等画面,定格了湿地的生态之美。有摄影师感慨:“这几年候鸟明显多了,以前难觅踪迹的黑鹳、大天鹅,现在每年秋冬都能稳定观测到,镜头里的‘鸟中瑰宝’越来越丰富。”珍稀鸟类的频频“亮相”,尽显湿地之美、生态之美,也印证着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甘州区将以此为指引,以更高标准推进湿地保护。
- 2025-11-27祁连山下是我家|新华镇:文明实践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 2025-11-27祁连山下是我家|国网张掖临泽县供电公司:踏雪巡线护光明 坚守担当筑防线
- 2025-11-27祁连山下是我家 | 张掖临泽:雪浴丹霞景色美
- 2025-11-27【祁连山下是我家】高台:“智慧蓄水池”润泽良田 节水增收促双赢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