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粮田”变“良田”——灵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2025-11-25 09:4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粮田”变“良田”?——灵台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初冬时节,来到灵台县西屯镇的塬边,极目远眺,层层梯田如雕如塑,从山脚蜿蜒而上。

  2022年开始,灵台县开始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咱们祖祖辈辈不是一直在修梯田吗?”60岁的西屯镇爱子村村民李小兴起初不以为然。直到看见十几台挖掘机同时开上山,他才意识到:“这次不一样。”

  灵台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主任于富强介绍,这次不是简单地把坡地推平,而是集“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行”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建的是‘土肥、块大、地平、路通’的‘增收田’。”

  测量队员扛着仪器,在荆棘中踏出路来;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我们坚持把‘群众不满意、机械不撤离,乡村不满意、工程不决算,市县不满意、工程不验收’作为项目实施基本条件,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于富强说。

  最让村民们动容的是,为了不误农时,施工队抢在春播前、夏收后、秋收后的窗口期昼夜施工。

  如今,站在西屯镇的塬边俯瞰,曾经的陡坡地变成了平展展的梯田。李小兴蹲在地头,抓起一把土捻了捻,笑着说:“你看这土多肥!以前种一斤种子收300斤,现在能收500斤!”

  去年8月,灵台县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万亩,项目总投资4101.61万元,涉及西屯镇等3乡(镇)16村,惠及4300多户1.75万人。

  改变的不仅是土地,还有村民的收入。

  在西屯镇柳家铺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1050亩新修农田由100多户村民的“小块田”整合而成,村民杨小强承包了其中的120亩。

  他高兴地算起了增收账:“今年全种了玉米,亩产能达1800斤,比以前足足多了300斤!农闲时我还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120元。”

  以前,土地分散、杂乱无章,大型收割机在陡坡地“无用武之地”。如今,“小田”变“大田”、坡地变平地,农机直达地头。

  “现在耕地、收粮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天能收50亩,顶30多个劳力。”杨小强计划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后,灵台县及时与村集体签订管护协议,明确责任,并由县农业项目服务中心全程监督,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行走在新修的田间道路上,李小兴望着层层叠叠的沃野,满眼都是丰收的希望:“这地真是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十四五”以来,灵台县紧扣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1+1+6”政策体系,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视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3.8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55万亩。

  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军宁说:“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紧紧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规模化’向‘高质量、一体化’迈进,不仅要让田地更平整、设施更完善,更要让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真正实现农田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增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