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交通与古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兰州交通大学举行
中国甘肃网11月20日讯 千年丝路承古韵,交通文学启新章。11月15日,“丝路交通与古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兰州交通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齐聚黄河之滨,围绕丝路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深度关联,展开了一场贯通文史、融合古今的学术对话。

开幕式于当天上午举行,由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院长王耀东教授主持。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光武教授,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兰州城市学院校长韩高年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先后致辞。

陈光武指出,本次会议从学科交叉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文学的价值,推动丝路文化与文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注入新活力。他强调,“丝路交通”专题的设置,既呼应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也体现文学院立足特色、服务发展的生动实践,有助于推动文学研究与时代课题、学校特色的有机融合,开创学科交叉、文理互鉴与文化育人的新局面。

韩高年表示,面对时代之问与全新挑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应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彰显学术研究的当代价值。他指出,本次会议设置的五个核心议题,在思路与方法上集中呈现了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他寄语全体与会学者深入交流、相互启迪,激荡思想火花,收获丰硕成果。

赵逵夫指出,年会首次在理工科院校举办,充分体现了兰州交通大学对人文研究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他强调,交通不仅是经济动脉,更是促进民族交往、深化文化融合、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通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丝路交通文学研究,对于挖掘地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随后,会议举行了赠书仪式。赵逵夫向兰州交通大学文学院捐赠了其主编的《甘肃历代诗歌选注》(十二卷),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支持。
学术研讨环节分为主题研讨和分组讨论两部分。首场主题研讨由天水师范大学汪聚应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教授评议。赵逵夫先生以《甘肃古代诗歌创作的整理与研究》为题,强调应系统挖掘甘肃地域文化资源,推动甘肃文学的整理与阐释。韩高年教授以《尺牍寸心:西北出土简帛书信与吏卒的情感世界》为题,从出土文献探寻古代边塞吏卒的内心世界。兰州大学庆振轩教授则围绕《苏轼诗文与敦煌佛影》,探讨了文人创作与敦煌佛教文化的联系。天水师范大学霍志军教授《据出土墓志考证盛唐诗人梁锽生年及事迹》依托墓志材料考证诗人生平。陇南师范学院蒲向明教授《历史意境与形象流变:飞将军李广研究近三十年学术建构》系统梳理李广形象的演变脉络。

第二场主题研讨由庆振轩教授主持,韩高年教授评议。马世年教授以《韩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法家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韩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西北民族大学多洛肯教授以《中国古代多民族文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为题,从话语生成与“三重融合”角度提出新见。兰州大学魏宏远教授在《〈神乌傅(赋)〉,还是〈神乌傳(传)〉》对经典文献文体性质提出新考。河西学院党万生教授《“讷言”“恶佞”与“修辞”——论孔子语言观的内涵和价值》系统阐释孔子的语言哲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强教授《敦煌写本〈下女夫词〉的表演体式研究》从表演视角分析写本文体特征。两场报告视角多元,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活力。
15日下午,围绕丝路文学脉络、经典文本的当代阐释等议题,会议设立四个分会场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讨论热烈,新见迭出,学者与研究生们以文会友、交流互鉴,充分展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活力与潜力。
闭幕式上,兰州大学胡颖教授作大会总结。她总结了会议的三大亮点:研究内涵极大丰富,拓展了传统文学研究的边界;研究方法多元融合,展现出跨学科的活力;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胡颖特别提到《甘肃历代诗歌三百首》的研讨,既深化了地域文化认知,也成为国际学术对话的重要资源。她呼吁学者继续深耕丝路交通文学,拓展交叉学科研究路径。

本次年会学术氛围浓厚,思想碰撞活跃,不仅拓宽了相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也为古代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视野与活力,有力推动该领域迈向更高学术境界。
- 2025-11-20陇原山乡新画卷·陇拍客丨临泽:智能数字化生产为红枣深加工添双翼
- 2025-11-20陇原山乡新画卷·陇拍客丨岷县:药材丰收遍地金 洮河两岸晒药忙
- 2025-11-20【决胜收官“十四五”】甘肃自然资源工作收官 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累计超252万亩
- 2025-11-20G244线长罗项目主体完工 平凉庆阳交通注入新活力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