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破局攻坚优环境 澎湃动能促发展——庆阳市以营商环境之“优”育经济发展之“势”

2025-11-19 16:31 来源:陇东报

  原标题:破局攻坚优环境 澎湃动能促发展

  ——我市以营商环境之“优”育经济发展之“势”

  庆阳融媒记者 王富强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及《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方案》要求,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和要素保障、社会满意度等方面,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1月至8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49个、签约额1449.69亿元;累计完成省外到位资金536.54亿元,同比增量59.51亿元、增速达12.47%,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营商环境答卷”。

  高站位筑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顶层设计是关键。我市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构建起“谋、推、督”三位一体的工作抓促体系。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成果发布暨工作推进会议,制定《庆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工作方案》,全面实施“规范执法监管、强化法治保障、稳定外贸外资、提升服务效能、夯实要素支撑、助企纾困解难”六大提升行动,细化35项抓促措施、130项具体任务,为全年工作划定“路线图”。

  在推进机制上,建立“周总结、月调度、季监测”制度,每月对方案及任务清单落实情况调度推进。制定《庆阳市营商环境便利度监测评价办法》,每季度开展便利度监测,确保任务落地见效。

  监督问责层面,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安排2024年度工作进步显著的正宁县和市市场监管局交流经验。发布2期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其中“红榜”事项10个、“黑榜”事项4个,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鲜明导向。

  高质量破难题

  优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我市聚焦企业需求,以“六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执法司法、外资外贸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开展“一把手”走流程、科(股)长“坐窗口”体验行动,全市共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办事流程669项,市级公开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54.3%。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政务服务事项依申请和公共服务事项网办率、部门进驻率、事项进驻率均达到100%。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联动过户和税费服务智能化升级,99%的纳税申报事项实现线上全流程办理。

  市场监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市直28个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处罚“两轻一免”事项清单729个,市场监管系统从轻处罚案件156起、减轻处罚188起、不予处罚69起,柔性执法率达到83.94%。全市电子化交易率、合同信息公开率、公平竞争审查率均达到100%。加大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力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预付款比例由50%提升至55%。

  执法司法规范化保障有力。创新运行“苹果法庭”“大数据基地法庭”等特色功能法庭,通过集中巡回审理、调解、执行类型化案件,助力产业链协同发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22091件,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8.72%。

  外资外贸国际化稳步迈进。引导民营企业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公共海外仓,拓展国际营销网络。参与“投资中国”系列活动,开展“外资服务月”专项行动走访服务落地外资企业。今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3亿元,同比增长4.6%。

  高效率补短板

  围绕企业发展“痛点”,我市在要素配置、助企纾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硬核支撑”。

  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优化。融资方面,聚焦民营小微企业需求创新信贷产品,打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5.12亿元、增速13.6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8.17亿元、增速17.97%,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89%。用地方面,推行“专人盯办、同步会审、限时办结”制度,所有用地审批在线运行,今年审查上报各类建设用地3.39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30宗16439.35亩,7宗工业用地以“标准地”出让。公共服务方面,水电气网接入外线工程规划许可在线并联办理,用水用气报装压减至1个环节、1个要件、1个工作日,“刷脸办”“一证办”等新模式广泛应用,客户报装“一证办、刷脸办”应用率超95%,线上办电率达到97.5%。

  助企纾困机制不断健全。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市县两级走访对接8744次,梳理解决涉企问题1355个,为企业减税降费近3500万元、协调贷款5.39亿元,企业满意度达到97.5%。按月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建立问题督办台账,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等问题46个,全市民营经济市场经营主体达到18.52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总数的98.56%以上。深入开展防范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争取国家专项债券化解资金17.02亿元,解决拖欠账款4961.05万元。

  信用体系与指标整改双向发力。我市积极推进市县一体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数据目录、数据采集等功能模块,完成472个部门账号及46个数据目录配置,实现与省级平台对接。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风险分类抽取比率达80.65%,监管制度覆盖59个领域,实现既对信用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又让监管“无处不在”。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加强市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签订的政府采购、债务融资等合同归集力度,对拖欠企业账款、违约拖欠债务等政府违约失信投诉线索问题实行“清单化、台账式、销号制”督导整改。

  在指标提升上,我市制定重点指标抓促措施40项,按月调度落实。建立相关清单,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力推动重点指标优化提升。针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获得信贷、办理破产、解决商业纠纷、劳动就业、创新与开放、信用体系建设等6项指标,提出30条整改措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