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永登:山河共此青绿
原标题:【竞速强省会13】永登:山河共此青绿
央广网兰州11月17日消息(记者寇刚)永登县是兰州市唯一的生态功能区县份。立足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定位,近年来,永登县积极构筑黄河生态走廊及城市生态屏障,彰显担当的同时积极谋划高质量发展。

永登县庄浪河畔(央广网发 永登县委宣传部供图)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9%、庄浪河水污染防治项目全面建成、完成营造林2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万株、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个、创建绿色矿山2个、“无废城市”细胞48个……
从庄浪河的清波重现,到南北两山的点点新绿,再到乡村人居的悄然蝶变,曾受困于干旱与生态脆弱的永登县在山河修复、底色重塑方面做了什么?
涤却浊流泛清波
初冬时节,庄浪河碧波荡漾,水鸟翩跹。
“几年前,这河水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永登县柳树镇村民张大爷回忆道,“那时有些河段水体发浑,夏天还有异味。现在水清了,鱼回来了,我们晚饭后都爱到河边散步。”
变化源于铁腕治污。
庄浪河、大通河是永登的母亲河,也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由此,永登县承担着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关键任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

永登县污水处理场俯瞰图(央广网记者 寇刚 摄)
在永登县高速路口入口处,一大片湿地格外显眼。永登县污水处理中心主任华逢春自豪地说,“这片湿地用水是我们把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的一级A类中水,经过湿地后再排入河中,相当于二次净化。”
该污水处理厂前身系永登县生活污水处理厂,2022年3月改扩建工程启动,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1.5万立方米。“现在高峰的时候能处理到1.3万立方米,低谷的时候平均一天处理8000到9000立方米。按这规模,未来10年应该能满足县城的需求。”华逢春说。
谈及改扩建前后变化,华逢春直言:“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一级B类提升至一级A类,达到了污水处理的最高标准。同时,在国家相关平台上24小时在线监测,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能发现并加以处理。”
该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是永登县铁腕治污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以来,我们累计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奖补资金11483万元,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8978万元,以工代赈资金、江河支流治理资金、中小河流治理资金50942.4万元。相继实施庄浪河县城段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庄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项目、永登县庄浪河(大同段)供水保障与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生态治理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永登分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范永福说。
数据显示,永登县近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50.09平方公里,全县水土保持率达76.35%。今年上半年共清理疏浚庄浪河道、沟渠200余公里,核查入河排污口272个,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推进,两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治理难点在哪里?范永福坦言:“流域治理涉及多方利益协调,既要还旧账,又要防新患。我们采取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河道生态修复等多管齐下的措施。”
“目前,永登县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环境治理投入仍有不足。”范永福说,下一步,将针对问题抓整改、补短板,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交上人民满意的“永登答卷”。
“三绿并举”永登答卷
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永登县贾家场东沟两侧的山头上,一片片新造的林地渐成规模。尽管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给造林带来挑战,但点点绿色正在顽强地扩展。
近年来,永登县以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抓手,统筹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筹资1.88亿元,强力推进“三北”工程项目。

永登县贾家场东沟两侧的山头上初见新绿(央广网记者 寇刚 摄)
“目前,完成营造林33.5万亩;2025年项目已于7月初开建。”永登县林草局副局长韩兴孝说,“同时我们还谋划总投资10.6亿元的项目3个,并以15条示范带为核心,投资1243万元,开展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种植林木48.5万棵,村庄含绿量持续提升。”
永登县不仅在山川乡野间“泼墨挥毫”,更在城市细节处用心“绣花”——巧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废弃地,通过规划建绿、留白植绿、见缝插绿,将零散空间转化为功能复合的“口袋公园”,实现推窗见绿、步行入园的民生愿景。
“自从家门口的小游园建好,一家人没事就出来遛弯,孩子能找到玩伴,老人也能锻炼身体,特别方便。”居民林女士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真切感受。
“扩绿”不易,“护绿”更难。该县实行林长+检察长+警长+护林员“三长一员”的护绿模式,设置林长930名,聘用护林员492名,加大巡护频次,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韩兴孝介绍,去年以来,永登县各级林长巡林8000多次,森林资源管护质效显著提升。同时,积极开展“绿盾”“清风”行动,打击毁林毁草行为;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治29.9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面积64.73万亩、防治作业面积12.02万亩,全面完成林草湿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无重大疫情和有害生物事件发生。在重要节点设置防火卡口点140个,预置火灾扑救队伍18支,以严密体系筑起坚固“防火墙”。
“兴绿”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
散养土鸡、虹鳟鱼、有机蔬菜、苦水玫瑰、麒麟西瓜……依托绿色生态,永登县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

鸿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林下养殖基地(央广网记者 寇刚 摄)
走进柳树镇山岑村七社,一大片树林中,鸡鸣鸭叫声不绝于耳。这片曾经荒废的林地被永登县鸿宇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起来,开展林下养殖。
“鸡群生长在自然林地中,拥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自由啄食林间杂草、昆虫、草籽等天然食物,同时接受自然光照,生长环境贴近原生态。而排泄物则作为天然有机肥料滋养林地草木生长。”合作社理事长马德福说,“目前我们已经吸纳了附近百余人就业,户均增收近万元。”
从“生态佳”到“生态+”,越来越多的百姓借“绿”生“金”,同时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形成了良性循环。
生态环保要算好四本账
在永登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中,“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理念贯穿始终。
“在发展过程中,优先保障生态空间是我们坚持的底线。”永登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成章说。永登县依据全县不同地域形态和生态服务功能,构建了“一屏、两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从严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科学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是永登县空间规划与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

永登县祁连山水泥厂一景(央广网发 永登县委宣传部供图)
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84.07平方千米,全县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1.6888以内,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1.25平方千米。
刘成章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高耗能项目可能会让数个绿色产业项目“望而却步”,不论是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考量,还是基于干部招商引资的考核,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项目用地审批过程中,永登县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尽量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审批,有特殊用地需求的,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刘成章说。
生态环境治理不仅关乎当下,更利在长远。“我们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虽然短期内会牺牲一些GDP,但留住绿水青山,才能赢得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刘成章说。
对于永登的探索,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杜彦磊给予了高度评价:“永登县‘算四本账’的实践,其典型意义在于它成功破解了一个关键命题——西部生态脆弱区如何跳出‘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困境。”
“永登的答卷具有双重示范价值。”杜彦磊说,“其一,它立足于‘兰州生态功能区’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地’这一定位,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生态安全大局,这体现的正是‘算大账、算整体账’的思维;其二,探索出的‘扩绿’增容量、‘兴绿’增效益、‘护绿’保成果的协同路径,这正是‘算长远账、算综合账’的生动实践。”
杜彦磊建议永登下一步可在“转化”通道上寻求更多突破:“更深入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积极引导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业,解决绿色转型中的融资难题,这样才能形成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让‘四本账’越算越清晰,越算越有效。”
- 2025-10-25【甘快看】甘肃武威518公里环绿洲防风固沙控尘林草带全线闭合
- 2025-10-23【甘快看】人才引擎发力 风沙前沿民勤生态产业双提升
- 2025-10-18【甘快看】这个冬天祁连山的牛羊去哪了?看这三省区如何巧打“借牧”牌
- 2025-10-16【甘快看】“十四五”新画卷 “绿”动新未来 甘肃:雪豹牧民齐“下山” 见证祁连山之变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