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是我家】仓廪丰实润甘州 文脉赓续焕新生
走进张掖明粮仓,你能看到什么?
看建筑设计,亦看百年文物传承与保护;看非遗展演,亦看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看农耕历史,亦看如今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距今已有633年历史的粮仓,是目前国内保存时间最长、最完整,还能继续使用的古代仓廪之一,2019年入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妈妈,这些房间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我们甘州自古以来都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古时候为了保障储粮备荒,军需民食,修了这些仓廒,粮食生产到保管都是艰辛的,每一颗粮食皆来之不易,每一粒米饭都应倍加珍惜,不能浪费……”广福仓前,一对母女的对话发人深思。

明粮仓总名为“广储粮”,现存9座54间仓廒,每仓皆以“广”字开头命名,取“广储粮”之名,蕴含了丰收、吉祥等美好之意,总建筑面积1982.8平方米,每仓可储粮25-40万公斤,共计可储粮1100万公斤。“大家请看,每间廒房墙面与地基接合处都留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小孔,人在廒房外可以看到,在廒房内却看不到,它的作用是通风用的通风口,以防止粮食受潮发霉。”循着讲解员的解说,在场游客无一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行至粮仓最后一个展厅,以“国本永固”为主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强国建设、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让广大群众亲身走进粮仓,深入了解了粮食的来源与生产过程,引导大家增强节约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粮食安全。”讲解员李阳语重心长地说道。
在另一侧的非遗展演厅,一场跨越百年的“杆上对话”正在精彩上演。第九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邵卫红站在大厅中央,左手三指扣紧“程婴”木偶的主杆,拇指和食指轻轻捻动侧杆——只见木偶先抬手拭了拭眼角,接着迈着小碎步走到台前,《八义图》中的高亢唱腔从她喉咙里滚出来:“俺程婴,为救孤,舍了亲生……”

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是一项深深融入当地群众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戏剧表演艺术,也是一门融汇了美术、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于2008年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明粮仓运营以来,我们逐步实现甘州传统技艺演出常态化,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市民游客了解我们甘州的非遗特色,助力甘州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刘正鹏如是说道。邵卫红和团队正在表演《赶架》《三对面》等传统剧目,甘州小调、甘州八门武术、河西宝卷也轮番上演独具特色的非遗节目,传递文化温度、传承文化基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认识甘州。

一脉文渊,守望相传。生动的非遗展演为百年粮仓注入新的活力,历久弥新的文物遗产赋予当地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百年粮仓”更是让甘州非遗齐聚于此,从“请进来”到“走出去”,既藏着人文精神和文明薪火相传的密码,更显传统非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2025-11-14【祁连山下是我家】肃南:现代化养殖小区激活强村富民“新引擎”
- 2025-11-13祁连山下是我家|板桥镇:乡间烟火气 普法“赶集”时
- 2025-11-13【祁连山下是我家】高台县城关镇:“志愿+”加出幸福生活加速度
- 2025-11-13【祁连山下是我家】五年砥砺 甘州教育迈入“优质均衡”新阶段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