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黄土坡上绘新绿 生态屏障愈坚实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崔翔龙 仲玲玲
初冬时节,渭河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陇西县菜子镇步云村造林点上,铁锹与黄土碰撞的“咚咚”声此起彼伏。三十余名工人分工协作,挥锹刨坑、扶苗填土,云杉与山杏的幼苗在黄土地上错落有致,一株株新绿承载着生态振兴的希望。“这个造林点占地815亩,采用针阔1:1混交模式,每亩栽植88株苗木,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改善局部小气候,提升植被覆盖度,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增收。”陇西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造林项目负责人李俊杰指着连片苗木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859.48万元,计划营造乔木林1.95万亩,同步实施封山育林9700亩,目前各项建设正稳步推进。
而关东山的崂山林间,阳光穿透枝叶洒下斑驳光影,云杉与樟子松并肩挺立,掀起阵阵“松涛”。护林员杨荣身着迷彩服,肩挎巡护包,沿着蜿蜒山道一步步丈量山林。他弯腰捡拾垃圾,驻足排查火情隐患,遇到进山群众便耐心劝阻野外用火,用脚步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我小的时候这山光秃秃的,一刮大风就黄沙漫天。2002年退耕还林后,干部群众一起上山种树,年年补苗浇水,现在水土不流失了,山下梯田里的庄稼也长得郁郁葱葱。”土生土长的王金岔村村民杨荣,指尖划过粗糙的树干,眼中满是欣慰。2022年至2024年,陇西县投入11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关东山规划建设3200亩生态友谊林,樟子松、云杉等苗木扎根生长,让昔日荒山彻底披上绿装,成为生态惠民的生动实践。
生态建设,“造”是基础,“护”是关键。陇西县构建“总林长统筹、分级负责、全域覆盖”的全链条管护模式,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475名、副林长512名,1566名生态护林员、公益林护林员、草管员像“绿色哨兵”遍布城乡山林,实现管护力量全域覆盖。同时严格落实“8311”森林防火机制,投入100万元建设的火情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控,新增的集中焚烧点、焚烧桶整齐排列,专业灭火队伍随时待命,“人防+技防”双重保障筑牢森林草原安全防线,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护一片”。
数据见证成效,实景诉说蝶变。“十四五”以来,陇西县累计争取各类生态资金1.91亿元,完成造林绿化25.6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36万亩、退化林修复9.87万亩,1443万株义务植树点染城乡角落,1612公里通道绿化串联起绿色长廊。2025年,全县已完成造林绿化7.6万亩,森林覆盖率将从5.43%提升至5.71%,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6.97%,曾经的黄土坡如今绿意盎然,生态屏障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基底愈发坚实。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北’工程建设,抢抓项目机遇科学绿化,靠实林长制抓实资源管护,同时讲好‘三北’生态故事,凝聚全社会参与合力。”陇西县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副主任苟小龙表示。如今的陇西,黄土地上的绿色正不断蔓延,从山间林地到城乡庭院,从通道两侧到河流水岸,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
- 2025-11-17定西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市委书记汪尚学主持
- 2025-11-13投资2.38亿元 建设6.06万亩 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速
- 2025-11-13山水绘新卷 幸福满渭源——渭源县“十四五”城市建设蝶变纪实
- 2025-11-11定西构建淫羊藿种植全程标准化体系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