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中国甘肃网党支部赴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国甘肃网11月16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孙珩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11月15日至16日,中国甘肃网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36名,赴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实地探访、聆听专题党课、浸润历史文化瑰宝,党员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起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动力。

走进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那洞壁上依稀可见的“苦干、实干、快干”的标语,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全民抗战的峥嵘岁月,林语堂笔下“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振奋人心。24孔窑洞车间、独具特色的薄壳车间、保存完好的申新纱厂办公楼,每一处建筑都镌刻着烽火岁月的印记。在讲解员引导下,党员们深入总长1.75公里的地下窑洞工厂,斑驳的砖箍墙面、锈迹斑斑的纺纱设备、依稀可辨的抗战标语,无声诉说着民族工业在危难中坚守的峥嵘历史。
“这些窑洞车间是工人们在敌机轰炸间隙,一铲一锹开凿而成,万余吨设备从武汉西迁至此,石灰黄沙替代水泥加固窑洞,马拉传动维持生产,展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让在场人员深切体会到“努力干、一起干”的长乐塬抗战工业精神内核。

遗址现场,抗战工业历史研究者、路易·艾黎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驱以《西迁精神 工业报国》为题讲授专题党课。他深刻阐释了抗战工业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与家国情怀,系统回顾工合运动发展历程,强调“这种在绝境中求生存、在抗争中谋发展的精神,正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鲜活的历史案例、深刻的精神解读,让党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
在青铜器博物馆,铭刻着最早 “中国” 字样的何尊前,与其他国之重器一同串联起中华文明的悠久脉络。党员们在此驻足凝视,深刻体悟到方寸铭文间的古老称谓,如何一步步演变为脚下这片热土的共同名字,也让大家对 “何以中国” 网络主题活动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被誉为 “青铜史书” 的逨盘、记录西周廉政规范的四十三年逨鼎等珍品。这些文物清晰呈现出文明演进的轨迹,为党员们上了一堂兼具文化熏陶与廉政教育意义的生动课程,极大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

“此次活动是一次思想洗礼,更是一次精神充电。”党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学习,既深切感悟到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又从“宅兹中国”的文化印记中汲取了文明力量。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守媒体职责使命,把红色精神与文化自信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担当作为,用心用情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甘肃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精神合力。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以“红色教育+文化浸润”的创新形式,将历史场景转化为教育课堂,将精神财富转化为奋进动力。党员们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筑牢思想根基、强化责任担当,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融入新闻宣传全过程,以高质量宣传工作服务甘肃发展,贡献媒体力量。
- 2025-11-16【甘快看】甘肃瓜州:一片菜园连民心
- 2025-11-16【甘快看】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嘉信新材料公司:废铝再生+高端制造!
- 2025-11-16【甘快看】天水古城有条“黄金大道” 千株银杏树下有演出有特产还有麻辣烫!
- 2025-11-16【甘快看】甘肃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