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漳县:“美丽经济”带火全域旅游

2025-11-14 16: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漳县贵清山植物园一角

  初冬时节,漳县贵清山植物园内,梧桐叶黄如金、海棠叶红似火,层林尽染的彩林将龙川河畔装扮一新,铺展出一幅“人在花中走,如在画中游”的绚丽画卷。

  这座位于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毗邻贵清山国家4A级景区,历经十年匠心营造,已从单一的园林景观蜕变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引擎”。园区规划占地3000亩,已建成1200亩,累计投资3.9亿元,年均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

  贵清山植物园以“四季花事”为核心,巧妙利用龙川河穿园而过的自然格局,将南岸打造成花卉观赏的雅致空间,北岸发展为休闲游乐的活力区域。构建起“赏花+休憩+品食”的沉浸式文旅生态链,尽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现代园林智慧。激活了乡村“美丽经济”,为漳县全域旅游注入强劲动能。

  每年3月起,梅花、樱花、海棠花次第绽放,成为春天的信使。“五一”前后迎来首个赏花高峰,全国最大的紫斑牡丹古树博览园内,200万余株紫斑牡丹舒展枝桠,6000多棵百年古树虬枝苍劲,与芍药、郁金香交相辉映,吸引游客穿行花海,尽览陇原春色。

  炎炎夏日,百合与绣球接棒登场,亭亭玉立的百合与饱满浓艳的绣球形成双色花海,为游客提供避暑赏花的清凉体验。

  深秋时节,菊花则成为主角。室外100多亩菊海铺展如锦,室内5000平方米日光温室展厅汇聚500余个珍稀菊种,以“丝路文化”为主题,打造骆驼商队踏沙、敦煌飞天壁画等菊艺景观。

  这一花事链条不仅满足游客视觉享受,更衍生出丰富体验。依托青定协作建成的花野民宿,让游客“睡在花海里”;窑烤面包坊推出“牡丹欧包”“百合软欧”等花味美食,果木窑火的暖意混着花香,打造“花海食光”的舌尖惊喜。

  “‘四季花事’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产品,年均游客量从最初的5万人次跃升至13万,农文旅融合模式已见成效。”贵清山植物园文旅部经理余亚红说。

  2025年10月,贵清山植物园迎来第五届全国名菊展,规模创历史之最。15万株菊花涵盖红、黄、白、紫、绿等十余种花色,平瓣、匙瓣、管瓣等花型错落有致。“国华秋舞台”“泉乡红姿”等经典品种与高1.5米的“立菊”单株簇拥花团,成为游客拍照热点。

贵清山植物园鲜花盛开

  菊花展以文化赋能,设置“菊文化科普角”“非遗手作体验区”,每日上演古筝演奏、剪纸展示,吸引亲子家庭参与。市民王海霞感叹:“带孩子看花、拍照,体验非遗,充实又难忘。”

  贵清山植物园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园区周边,21家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直接带动12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青瓦寺村村民马亮亮经营的“亮亮农家乐”是典型代表。菊花展期间,他的客流比去年同期增长30%,周末日均接待8桌客人。“往年日接待五六桌,今年靠‘赏菊+农家宴’组合,用土鸡、野菜做食材,游客还顺带购买蜂蜜、党参。”马亮亮笑着说。他的年收入突破10万元,并带动5户村民发展民宿经济,共享融合红利。

  为延伸产业链,漳县从服务与产业两端发力。新增临时停车位、志愿者引导、行李寄存服务,延长开放时间,解决“周末人多”的痛点,游客满意度达95%。开发菊花茶、花卉面包等文创产品,让“观赏菊”变成“可带走的漳县味道”。

游客正在贵清山植物园赏花

  菊花展的热度迅速溢出园区,转化为漳县全域旅游的动能。漳县文旅部门精准设计“赏菊+生态观光”“赏菊+乡村体验”“赏菊+非遗研学”三条主题线路,联动贵清山、遮阳山等景区,推出“菊花展专属套餐”,吸引兰州、天水等跨市游客。据悉,截止10月底漳县累计接待游客290.18万人次,同比增长11.04%;实现旅游花费19.0244亿元,同比增长36.26%。

  “周末带孩子自驾看菊花展,也就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完了再夜宿花野民宿,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柴火鸡’,行程丰富又便捷。”兰州游客王立红高兴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总体思路,打造一批文化体验场馆、研学旅行基地、森林康养中心等文化旅游综合体,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一季一主题、一景一特色’计划,通过四季活动串联全域景区,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不断擦亮‘天下贵清·康养漳县’文旅品牌。”漳县文旅局副局长陈蓉说。

  贵清山植物园的旅游热,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一处园林美景到一片乡村兴旺,这里的故事仍在续写——当游客漫步花海,品一口花味面包,赏一季菊香,他们不仅带走美好记忆,更见证了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通讯员 李志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