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 让法治之花在戈壁绚丽绽放——玉门市“十四五”司法行政工作综述
近年来,玉门市司法行政系统以法治之笔绘就了壮美的民生画卷——这里有“罐罐茶调解室”升腾的和谐温度,有“绿色继承公证”传递的司法温情,有行政执法与矫正帮扶并重的治理智慧。在这里,法治精神在戈壁绿洲深深扎根,法治政府建设硕果累累,法治理念转化为惠民实效。
2024年,玉门市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荣获“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玉门市将法治理念转化为惠民实效的最佳注脚。
法治政府建设的“玉门答卷”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玉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一规划两纲要”。玉门市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累计培训9200余人次,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实现全覆盖,依法履职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4月,玉门市成功获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制度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玉门市严把法治“源头关”,2021年以来,清理废止失效文件26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6件。近五年完成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437件、政府合同审查241份,提出专业意见834条,并上报立法建议144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行政执法监督的“破冰行动”
“过去执法权责交叉、程序不规范,现在有了‘导航仪’,方便多了。”玉门市某餐饮店老板李建国指着墙上张贴的《行政执法监督联系卡》感慨道。玉门市司法局全面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编印《玉门市行政执法培训资料》《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为玉门市814名持证执法人员配备执法工具包,有效推动执法行为规范化、专业化。扎实开展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及“四乱”问题专项整治,通过开展法治督查、案卷评查、行政复议案件纠错、梳理和公示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等措施,各执法单位梳理出6个方面15个问题,并按照要求全部整改。组织玉门市28个行政执法单位梳理本系统涉企行政检查事项252条,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执法队伍依法履职能力与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公共法律服务的“法治温度”
在玉门市独山子乡,残疾牧民马占海通过“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仅用3天就追回了被拖欠的牛羊款4.8万元;针对行动不便的对象,提供上门服务,由律师或公证员代书遗嘱、办理委托公证等,解决“跑腿难”问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5年来,玉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及公证规范优质行动,以民生温度校准法治刻度,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79件,挽回群众损失7293.5万元;累计办理国内民商事公证案件公证事项3153件,为中小微企业办理公证86件,为老年人、残疾人、经济困难户等群体开展上门服务463人次;“千警联百企”活动审查劳动合同300余份,化解企业矛盾纠纷58件。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政法干警用“法治暖心包”托起民生幸福线的生动实践。
行政复议的“便民革命”
在玉门市花海镇便民服务中心,村民老张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土地纠纷复议申请。“以前得跑70公里到市里,现在镇上的服务点就能办,还有专人指导填表。”老张说。
“十四五”期间,玉门市司法局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复议组织机构。创新推行“市、乡两级服务点全覆盖”模式,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设立行政复议服务点,配备专职联络员,实现“申请不出镇、材料一次清”。积极推动行政复议“在线复议”,打通行政复议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这种把服务柜台搬到群众屋檐下的实践,让法治温度真正渗透到基层末梢。
普法创新的“玉门样本”
在玉门市,“法治+文旅”的生动实践让普法工作焕发出新活力。走进赤金镇铁人故里,游客不仅能感受红色文化,还能通过扫码参与“法治谜语竞答”。“正午时光”法治文艺宣传队以“法润玉门·与法同行”为主题,5年巡演30场,惠及6.38万名群众。玉门市推出冬季集中教育精准普法模式,组织司法所干部、“法律明白人”深入村组,以“围炉普法”“普法赶集”等形式讲透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法律知识。“冬季集中教育精准普法模式”和“法治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就社会善治新风景”2个案例获2023年、2024年度全国法治时代创新论坛“创新案例”荣誉。新媒体阵地百花齐放——精细打磨302个普法短视频,296万条普法短信精准推送至特定人群,广播电台“法治在线”栏目365期不间断播出。如今,玉门市已建成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8个。728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田间地头,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已成新风尚。
调解品牌的“温情力量”
冬日清晨,玉门市玉门镇居民老王捧着热气腾腾的罐罐茶走进调解室,与调解员围炉而坐。因宅基地引发的邻里纠纷,在茶香氤氲中逐渐化解。“喝着茶说事,火气消了大半”,这种方式如今成为玉门市司法局创新基层治理的“金钥匙”。5年来,玉门市培育出以“罐罐茶调解室”“老马说事室”为代表的6个特色调解品牌,2023年玉门市联合调委会被甘肃省司法厅命名为省级“枫桥式”调委会。5年累计调处纠纷9660件,成功率98%以上。这抹法治亮色,正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戈壁绿洲焕发勃勃生机。
特殊人群的“重生之路”
在玉门市司法局的社区矫正档案里,记录着这样一个案例:因冲动犯罪被判缓刑的李某,入矫时情绪低落,拒绝与人交流。工作人员通过心理评估发现其存在严重社交障碍,立即启动“一人一策”帮扶方案——聘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辅导4次,经过社会调查与综合评估,为其定制法治学习、公益服务、技能培育等个性化矫正方案。一年后,李某不仅考取了电工资格证,还加入“法律明白人”队伍,用亲身经历开展法治宣传。
玉门市实施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建设项目,构建形成市、乡镇两级联动工作机制。5年累计对586名社区矫正对象实施个性化矫治方案,开展专项心理干预280人次,通过“法治刚性+人性关怀”双轨模式,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实现“零重新犯罪”的目标。
5年来,玉门市司法行政系统用一组组饱含分量的数据、一个个浸润温情的案例诠释着新时代法治篇章。在这片被法治精神浇灌的沃土上,公平正义的根系正不断延伸,幸福之花正在戈壁深处绚丽绽放。
- 2025-11-13汇聚五方力量 融合三项措施——敦煌市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 2025-11-11非凡“十四五” | 玉门:路网织就新生活
- 2025-11-11非凡“十四五”| 巧手捏花馍 蒸出幸福味
- 2025-11-05“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瓜州榆林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