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十一届敦煌文艺奖评选揭晓 兰州市9部文艺作品上榜

儿童剧《大豆谣》剧照 兰州市文旅局供图
中国甘肃网11月1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11月12日获悉,在甘肃省第十一届敦煌文艺奖评选中,我市9部文艺作品上榜,创下历届参评最佳成绩。小说集《晚春情话》 《你朝时光而去》、纪实文学《寻味西北》、儿童剧《大豆谣》、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舞蹈《化羽》、相声《发家致富》、中国画《梨园春晓》《故乡的记忆》9部作品以多元艺术形式、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共同构成兰州文艺创作的“精品方阵”,展现黄河之滨的文化创造力。
红色题材创新表达
从《大豆谣》到《南梁颂》
获奖作品中,两部红色主题作品尤为引人注目。儿童剧《大豆谣》改编自“西北小萝卜头”罗力立的真实经历,以“小切口”展现革命大情怀。主创团队七易其稿,特邀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采用“沉浸式叙事”打破传统儿童剧框架——舞台上,黄豆成为贯穿全剧的情感符号,通过孩子视角再现狱中艰苦岁月,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跨越时空与当代少年对话。
该剧自首演以来已开展多场校园巡演,被教育部门纳入“开学第一课”推荐剧目,实现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而由兰州大剧院打造的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作品八个乐章融合混声合唱、独唱、陇东民歌等元素,以《永远的根据地》《信仰之船》等章节立体化呈现南梁精神。音乐借鉴了部分经典革命歌曲音乐元素,同时也吸收了陇东当地的民歌素材,多角度、全方位解读、诠释了南梁精神的丰富意蕴和时代价值,再现了“陕北好江南”的蓬勃气象。
传统艺术当代演绎
舞蹈与绘画的“破壁”尝试
舞蹈《化羽》以敦煌飞天为灵感,却未囿于传统程式。作品通过现代舞的身体语言解构飞天意象,纱裙与投影技术交织出“羽化登仙”的幻境,演员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表现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核。创作中特别研究莫高窟壁画中的“动势曲线”,将千年壁画中的“S形”韵律转化为当代舞蹈语汇,让敦煌艺术在舞台上真正“活”起来。
中国画获奖作品则彰显了传统笔墨的时代活力。《梨园春晓》以工笔重彩描绘秦腔艺人幕后瞬间,面部彩妆的细腻晕染与戏服纹样的精密刻画相得益彰;《故乡的记忆》用水墨长卷呈现兰州老街景,中山桥、水车园等元素通过散点透视重组,构筑起“城市山水”的独特美学。这两幅作品均出自兰州本土画家之手,展现了艺术家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
此次获奖是兰州文艺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未来,兰州将推动获奖作品进景区、进社区、进网络,让更多群众共享文艺发展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兰州正以艺术为笔,饱蘸黄河之水,书写新时代的“金城长卷”。
记者 高宏梅
- 2025-11-12九省丹青绘黄河 第五届沿黄画院联盟联展在太原启幕
- 2025-11-12“中国印象·七彩云南”2025云南合唱交流节 兰州治平女子合唱团斩获金奖
- 2025-11-12开启千年音画穿越之旅 敦煌古乐《撒金砂》全球上线
- 2025-10-24“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