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张掖

【祁连山下是我家】祁连山下“红提经济”:花寨村特色产业让妇女“挣钱顾家双丰收”

2025-11-12 16:15 来源:新山丹

  初冬的祁连山下寒意渐浓,但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村的红提葡萄大棚里,却是一派硕果累累、忙碌有序的丰收景象。藤蔓上挂满了一串串紫红色的红提,晶莹剔透、果香四溢,种植户李秀珍正小心翼翼地剪下成熟的葡萄,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以前种传统作物,全看老天爷脸色,忙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改种红提,咱越种越有门道,结的果子又大又甜,客商抢着要,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李秀珍手里捧着沉甸甸的葡萄串,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自豪。从传统粮食种植到特色果蔬培育,这场农业转型的背后,是花寨村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布局特色种植的实践探索。

  如今的花寨村,108座红提葡萄大棚整齐排列,构成了规模化的红提葡萄产业基地。这些大棚不仅是村里的“绿色银行”,更成了留守妇女的“就业车间”。“咱村留守妇女有100余名。这些姐妹平时就在棚里剪枝、疏果、摘葡萄、装箱,既能守着老人孩子,又能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还能给村集体添点收入,真是一举三得!”村妇联主任王允笑着介绍道。

  产业发展,技术是核心支撑。在花寨村红提葡萄产业园,监委会主任、技术指导员赵英泰正忙着给种植户讲解冬季葡萄管护技术。15年来,他踏遍西安、永登、武威等地的葡萄种植基地,带回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几年通过外出取经和本土化改良,我们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大棚红提种植技术体系。目前咱的红提含糖量稳定在20%以上,果粒饱满、着色均匀,口感脆甜多汁,完全达到精品果标准。”赵英泰指着藤蔓上的果实介绍,“相比传统粮食作物,红提种植的亩均收益更高,让农户与村集体双双受益。”

  大棚里,姐妹们分工协作,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中,一串串红提被精心打包,即将踏上运往各地的旅程。“以前在家闲着没事干,心里空落落的,现在在棚里干活有奔头,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补贴,心里踏实多了!”正在装箱的王秀兰说,产业的发展让她们找到了自身价值,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这108座大棚,串起了红提的甜蜜事业;100余名留守妇女,撑起了家庭的增收希望。在花寨村,红提葡萄不仅是特色农产品,更是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幸福果”。从传统农业村到特色产业村,花寨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让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增收”的心愿,让村集体经济焕发了新生机,在祁连山下书写出一幅产业兴旺、民生改善的乡村振兴画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