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之“如意甘肃”:敦煌锲金画传递东方美学温度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场全球经贸盛会不仅是商业合作的平台,更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空间。甘肃展厅凭借独特的丝路非遗文化吸引众多目光,其中,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兆武创作的敦煌锲金画,成为传递敦煌文化、连接中外审美的重要载体,为文化交流增添了生动一笔。
甘肃展厅位于国家会展中心8米层中国旅游展示区S4,以“如意甘肃”为主题,用抽象现代的设计风格,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气质。展厅围绕“进博三荟”特色活动,通过静态展示、活态展演与沉浸体验结合的方式,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而张兆武的敦煌锲金画,正是展区里最引人驻足的亮点之一。

谈起自己坚守多年的手艺,张兆武曾这样向大家解释:“很多人好奇‘锲金画’到底是怎么做的,其实核心就是‘以刀为笔’。我们用特制的钢刀,在处理好的底板上一点一点刻,要经过‘绘、锲、烁、凝’四步,才能把金属的亮泽和线条的劲儿揉到一起。”这门手艺的根能追溯到青铜器时期,过去常用在佛教法器、宫廷装饰上,和敦煌石窟艺术的辉煌年代一路相伴,藏着“尊贵”与“长久”的意涵。

对张兆武来说,做锲金画从来不是“照猫画虎”。他琢磨传统书画的笔墨、篆刻的力道,慢慢攒出了自己的一套刀法;创作时,心里装的也全是敦煌——从莫高窟第112窟里“反弹琵琶”的灵动舞姿,到传说中“九色神鹿”的温润模样,都成了他刻刀下的主角。他刻出的飞天,飘带像带着风;刻出的菩萨,眉眼间透着庄重;金属的光泽在画面上流转,明明是静态的画,却像在讲一段活的敦煌故事。“不用多说什么,看过的人能懂这份美。”张兆武说的这份“懂”,恰恰打破了文化和语言的距离,让东方的古老美学,和全世界的现代审美碰出了共鸣。

“得知作品能进甘肃馆、站上进博会,我都忍不住翻出之前的设计稿再看几眼。”张兆武提起这次展出,语气里满是珍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机会,是这门老手艺第一次离国际目光这么近。”在他眼里,进博会的展台不只是一块展示板,更像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全球的政商人士、采购商能看到,那些刻在金属上的敦煌纹样,不只是落满灰尘的“老物件”,能做成摆进书房的高端收藏,也能变成年轻人喜欢的文创小物,有实实在在的生命力;更让他期待的是,说不定能在这里遇到懂行的合作伙伴,“要是能和时尚品牌、家居设计团队聊到一起,让锲金画从我的‘手工作品’,变成更多人能摸到、能喜欢的‘产品’,那我这辈子和刻刀打交道,就值了。”他总说,手艺不能只守在自己的小作坊里,能让更多人看见、记住,甚至把敦煌的故事通过这门手艺带得更远,才是对老手艺最好的守护。

展厅里,除了静态展示的锲金画,还有手工艺人现场演示刻刀的用法——观众能看着钢刀在底板上游走,看线条一点点成型,感受每一刀背后的细致与耐心。旁边的VR体验区,通过折幕投影带观众“走进”莫高窟,也让大家更懂张兆武笔下敦煌元素的由来;“美食荟”里的兰州牛肉面、“文艺荟”里的特色工艺,则从旁衬托着这门非遗手艺的文化底色。

- 2025-11-06甘肃特色农产品组团闯进博会 “甘味”香飘国际舞台
- 2025-11-06沪甘合作再深化 进博会为甘肃链接全球搭建“高效桥梁”
- 2025-11-05ASMPT与天水华天电子进博会签约 共拓西北半导体发展新局
- 2025-11-05金川集团连续八届参展进博会 累计签约额突破608亿元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