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决胜收官“十四五”】“十四五”期间 甘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效显著

2025-11-07 11:31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中国甘肃网11月7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记者从6日下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省文旅厅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全省文物系统“十四五”规划任务达到预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省文物局局长仇健介绍,“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3.5亿元实施敦煌石窟保护利用与数字化工程98项,完成110个洞窟保护、30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建成全球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和全国最大石窟地震监测台阵,形成成套国际领先技术,制定标准27项,成果辐射16省及“一带一路”国家。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获10万幅高清图,50万份数字资源全球共享,敦煌论坛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同时,投入24.26亿元,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等900余项文保工程,打造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嘉峪关示范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线索4659条。考古中国项目成果丰硕,南佐、圪垯川等3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完成千余项基建文物调查。出版《敦煌石窟全集》等著作1300余部,成立5家革命文物研究中心。

  目前,省内博物馆总量达262家,居全国第一;建成30家新馆,完成万余件套文物数字化,推出数字展览近200个、精品陈列1600个,观众超1.1亿人次;文创产品4000款年销售额1.1亿元,“绿马”爆款出圈。南梁、哈达铺等63家纪念馆免费开放,红色教育受众4000万人次。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举办展览论坛50余场,完成缅甸蒲甘他冰瑜寺数字化保护,中吉联合实验室获批;短视频《云赏敦煌》等覆盖120国8亿人次。省委省政府出台敦煌文化保护、河西走廊遗产线路建设等文件,修订《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等7部法规,形成73项制度;实施人才“15条”,增编146名,引进180人,投资8.89亿元建设敦煌传承创新基地、麦积山保护设施等项目。

  仇健表示,全省广大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以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