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嘉”关照护航 “赢商”活力奔涌——嘉峪关市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纪实
原标题:“最嘉”关照护航 “赢商”活力奔涌——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纪实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营业执照,仅用了3小时!”
近日,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窗口前,刚办完注册手续的一家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手持崭新执照,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这短短几小时的高效服务,正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生动注脚。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长的“沃土”,是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借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东风,锚定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目标,以“微切口”改革破题,用“营商至嘉·关照到家”品牌铸魂,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效能革命”,正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群众办事更添舒心。
效率突围:让市场活力“热”起来
“以前开公司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当天还能拿证,这效率没话说!”谈及企业开办的变化,我市一家新成立餐饮企业的经营者王先生感慨不已。
效率提升,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词。我市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将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办结。截至8月底,全市新设立企业928户,全部实现“当日办、即时领”;实有私营企业达11394户,同比增长2.61%,市场主体“出生率”与“存活率”双双走高。
工程建设领域,“不见面”服务成了新常态。走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线上平台,为远在外地的投标企业答疑解惑。“企业不用跑现场,在家就能参与投标,省时又省力。”相关负责人黄晓燕介绍。
目前,全市已完成不见面开标96场次,开标率100%;122个建设工程交易标段的120份公开合同,信息公开实现“全覆盖”,让每一笔交易都晒在“阳光”下。
政府采购与技术交易也交出“量质齐升”答卷。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政府采购项目35个,合同金额超1.12亿元,资金使用效益持续优化;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8份,金额达3.75亿元,科技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场化营商环境的“磁力”愈发强劲。
兜底服务:让办事难题“解”到位
“本来以为异地注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流程很复杂,没想到政府主动兜底,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难题!”走出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张掖市的一位个体商户,手里攥着注销完成的回执单,语气里满是惊喜与感激。
这位商户曾在张掖市甘州区经营一家面馆,如今定居我市,因面馆多年未经营想注销执照,却因长期未报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简易注销通道被阻断。正当他犯愁要在两地间来回奔波时,市政务服务中心“跑一次没办成”兜底窗口的工作人员主动接手——税务窗口连夜协调甘州区税务局开具电子税务无登记证明,市场监管窗口手把手帮他登录甘州区政务服务网提交申请,还同步联系当地部门加急审核,当天就完成了注销。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兜底窗口设立后不断上演。80多岁的一位老人想办理医保外地就医手续,可他不知道如何办理。工作人员见状,主动上前搀扶,帮着整理材料、跑前跑后协调,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步注意事项。事后,老人在“意见建议簿”上写下满满一页感谢信,字里行间都是对“把烦心事办成暖心事”的认可。
为了让“跑一次没办成”的难题不再困扰群众,我市政务服务中心以“有解思维”搭建起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正对门的兜底窗口格外醒目,大气鲜亮的标识让人一眼就能找到;一楼出口、二楼走廊的提示牌,线下窗口的桌牌、宣传册,线上甘肃政务服务网、雄关政务微信公众号公示的投诉电话与反馈二维码,织就了一张“诉求无处遁形”的服务网。
《“跑一次没办成”兜底服务工作制度》的出台,更让服务有了“硬支撑”。十种问题触发条件、六种诉求收集渠道,确保企业群众的难题能“精准捕捉”;“当场即办”“联动快办”“提级督办”的分级处置模式,构建起从问题触发到解决的闭环机制——简单事项由兜底窗口帮办代办、当场办结,多部门事项联动会商、共寻方案,复杂难题则由分管领导、一把手亲自协调,真正实现“未诉先办”。
截至目前,兜底窗口已累计解决企业群众跨省、跨市等各类疑难诉求161件,其中跨区域办理占比超过47%,收获致谢锦旗2面、表扬留言45条,数量为去年同期的7.5倍,用“兜得住、接得稳”的担当,为营商环境注入了更浓的民生温度。
法治护航:让企业发展“安”下来
“没想到政府会主动上门排查法律风险,还送来了‘法治体检’报告,这下经营更安心了!”我市一家二手车市场负责人,指着手中的《企业法律风险提示函》笑着说。
公平正义,是营商环境的生命线。今年,我市发布公告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广开渠道,让企业诉求有处说、有人管。
同时,依托“法治体检”、司法所走访等举措,组织法律专业人员深入180余家企业、经营主体,排查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风险点;累计向全国行政执法监督平台报送问题线索10条,且全部办结,让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心经营。
“多头查、重复查”曾是企业的“烦心事”,如今在我市有了破解之道。我市优化整合行业相近、主管部门相同的业态,推进“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监管,把“多部门多次查”变成“多部门一次查”。
截至目前,全市聚焦校外培训、二手车、建材、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发布联合抽查计划99条,抽查经营主体929户,完成任务170条,检查结果公示率100%,单部门随机抽查次数显著下降,企业“减负感”实实在在。
劳动者权益保障同样亮眼。今年以来,全市立案查处欠薪投诉案件17起,按期结案率、清欠率均达100%,让劳动者“劳有所得”;建筑业新开工项目528个,全部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参保率“全覆盖”,为建筑工人撑起“安全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安全感”深入人心。
民生温度:让办事体验“暖”起来
“以前办道路破挖审批,要跑住建、市政、电力好几个部门,现在通过‘一站式’信息联动平台,提交一次材料就能搞定,太方便了!”中塔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经理的话,道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推动便利化服务升级。
道路破挖审批领域,创新打造“一站式”信息联动平台,建立市住建局牵头的破路审批管线确认联审机制,统筹协调管线产权单位,破解“多头跑”困局;建设项目开工领域,全力推动“一件事”办理,截至8月底,已有6个项目完成办理,另有6个项目稳步推进。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覆盖面持续扩大。今年,我市新增上线市级水电气热、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40个便民应用,累计266个应用接入“甘快办”平台;医院挂号缴费应用也在加紧调试对接,让群众“指尖点一点,办事更方便”。
工程审批与税收服务效率同样“上新”。全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内,截至8月底共核发39个,无超期业务;工程审批管理系统覆盖事项62个,未发现“体外循环”“隐性审批”问题;新办纳税人网上申报率达97%以上,数字化电子发票推广覆盖率超99%、开票率超90%,“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了日常。
政企同心:让发展蓝图“实”起来
“政府工作人员以企业办事人员身份‘走流程’,帮我们找出审批堵点,还现场协调解决,这种‘沉浸式’服务太贴心了!”我市一家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陈先生点赞道。
今年,我市印发《2025年营商环境建设“我在现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助企增利”为重点,围绕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公用事业服务、涉企执法等8个方面发力。
通过一线调研、现场办公、问题督办,推动政策落地、服务提效;同时,推进各部门领导干部及业务骨干以企业办事人员身份“走流程”,全流程跟办、陪同办、监督办,亲身体验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00余件,经营主体获得感不断提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为营商环境“加分”。今年以来,全市各部门归集各类数据71.6828万条,双公示数据21747条,合规率连续10个月100%;全量归集“五类行政数据”4055条,政务信用信息“全覆盖”;在44个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累计归集信用承诺信息4.2188万条。
信用修复方面,推行“两书同达”“三审一问”机制,修复申请当日办结率99.4%,已完成修复197件,成功率100%;通过“信易贷”平台,筛选2.7万家未注册商户,推动中小微企业、三农、科创等经营主体“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融资服务,截至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超5亿元。
从“企业跑”到“政府跑”,从“多次办”到“一次办”,从“能办事”到“好办事”,我市以贴心服务为笔,以改革创新为墨,不断书写营商环境“新答卷”。
如今,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亲商、爱商、安商、护商、宜商的氛围日益浓厚。优质营商环境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为城市未来注入无限可能。
- 2025-11-03“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嘉峪关专场举行 刘恩举致发布词
- 2025-10-31教育有温度 幸福有刻度——“十四五”时期嘉峪关市用教育温度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 2025-10-30嘉峪关市推出多项旅游优惠政策
- 2025-10-29嘉峪关市推出九大文旅优惠措施激活今冬明春旅游市场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