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甘快看】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丝路壁画迎来新“生机”

2025-11-03 19:5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原标题: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丝路壁画迎来新“生机”

河西走廊,丝路要冲。这里不仅回荡着往昔商旅的驼铃,更珍藏着中华文明千年的艺术瑰宝——瓜州榆林窟与敦煌莫高窟。近日,“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深入此地,在这两座遥相呼应的艺术殿堂里,探寻“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作为敦煌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窟被誉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其洞窟开凿在踏实河两岸的峭壁上,藏于幽深峡谷之中,别有一番意境。

榆林窟 摄影 何惠玲

与莫高窟的恢弘壮丽相比,榆林窟尤以精雕细琢、风格独特的壁画著称。其中,西夏时期的壁画成就达到了巅峰。如榆林窟第3窟的《普贤变》,画面气势恢宏,山水背景气势磅礴,其精湛的线描技艺和富丽堂皇的沥粉堆金工艺,堪称一绝。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更融合了汉族、藏族乃至西域的文化元素,是研究西夏历史、宗教与艺术的“稀世遗珍”,构成了敦煌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与榆林窟血脉相连的敦煌莫高窟,则以其无与伦比的规模与连续性,成为世界佛教艺术的顶峰。历经北凉、北魏、隋、唐、五代、元等10个朝代的持续营建,其700余个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画,共同构成了一部绵延1600年的“墙壁上的百科全书”。

莫高窟 摄影 何惠玲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  供图 敦煌研究院 

这里的壁画,记录了佛教经典的流转、丝路商贸的繁华、古代社会的衣食住行,以及跨越时空的审美演变。从北凉的粗犷拙朴,到盛唐的雍容华贵,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象都凝固在笔触与色彩之间。如莫高窟第285窟(西魏)是早期洞窟的典范,窟顶绘有伏羲、女娲等中国传统神话题材,体现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这些洞窟案例,共同铸就了莫高窟举世无双的文化价值。

站在这些伟大的艺术面前,如何将这份跨越千年的文明记忆永久留存、传之后世,是我们时代的责任。如今,科技的浪潮为这份守护注入了全新的力量。

在本次活动中,高精度数字扫描、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正被应用于壁画的永久性存档、修复与研究之中。那个从古老壁面上翩然飞出的“AI小飞天”,正是这场古老与现代对话的生动象征。

从榆林窟的精绝到莫高窟的浩瀚,两座石窟共同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包容与辉煌。而当古老的壁画遇见未来的科技,我们相信,这些承载着中国故事与文化精神的瑰宝,必将突破时间的限制,携着东方的微笑,飞向更远、更广阔的未来。(文 何惠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