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打开魏晋时期的“朋友圈”看古墓壁画里的烟火人间

2025-11-01 20:55 来源:国际在线

  10月29日下午,由中央及省市媒体、网络平台编辑、网络大V等30余人组成的活动采访团,走进被誉为“深藏地下的魏晋世俗画廊”的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6号墓遗址,实地探访这片沉睡千年的历史瑰宝。此次探访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现代人得以窥见1700年前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遗址内实景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位于嘉峪关市东20公里的戈壁滩上,占地13平方公里,分布着1400余座魏晋时期古墓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72年发掘以来,这里以其独特的砖室结构和丰富的壁画内容,成为研究魏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民族融合的“立体书库”。其中,六号墓作为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墓葬,保存有130余块完整的画像砖,是窥探魏晋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这些画像砖不仅记录了古人的衣食住行,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趣,堪称一部“刻在砖石上的魏晋史”。

画像砖

  墓室内,画像砖以红框为界,一砖一画,线条简洁,色彩朴实,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多幅壁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六号墓中的《烤肉图》清晰呈现古人用叉串肉、火炙烹制的场景,为嘉峪关烤肉的历史溯源提供了1700年前的实证,展现了河西走廊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其中《采桑护桑图》已入选全国历史教材,成为学生学习古代社会生产与民族关系的重要素材。

《烤肉图》

《采桑护桑图》

  这些画像砖均以干砖直接绘制,画风写意奔放,不拘泥于形似而重神韵,展现了魏晋时期艺术创作自由与灵动。除了艺术与历史价值,这些画像砖还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精神信仰。墓室中的宴饮、狩猎、农耕等场景,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世俗生活长卷,而神兽、仙鹤等祥瑞图案则体现了古人对生死与自然的思考。

  如今,这些深埋地下的瑰宝正通过考古发掘与数字化传播,向世人静静诉说着魏晋时期河西走廊的烟火日常、民族交融的轨迹与丝路贸易的繁盛。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扫描与3D建模技术为画像砖保护提供了新途径,而线上展览与多媒体解读则让这些千年文物走出戈壁,走进大众视野。

  嘉峪关新城魏晋壁画墓,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历史厚度,为“何以中国”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来自戈壁深处的生动答案。通过这些壁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风貌,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文/图 何惠玲)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