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小陇热线 >> 政策解读

教会老年人用手机挂号、缴费、打车……享受科技红利 莫忘银发一族

2025-10-31 09:4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教会老年人用手机挂号、缴费、打车……享受科技红利 莫忘银发一族

  手把手教老人如何用手机

  社区工作人员教老年人如何用智能手机

  “以前缴水电费、医保,得揣着现金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在手机上点几下就成,真是省了大工夫!”10月29日,在西固区先锋路街道兰玻西社区“银龄触网、智享生活”培训现场,刚学会线上缴费的曹丽华阿姨举着手机展示操作记录,笑意满溢。

  这场智能手机培训让老人们解锁了新技能,也折射出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时便捷与隐忧的交织。随着适老支付、智慧就医等服务普及,如何让老年人既享科技红利,又避潜在风险,成为社会焦点。

  从“跑断腿”到“指尖办”

  社区培训破解“缴费难”

  “先找微信‘服务’图标,点‘生活缴费’,选‘电费’或‘水费’,输自家户号就行……”在兰玻西社区培训课堂上,社区副主任王瑾手持“一步一图”操作指南,逐字讲解。

  68岁的牟志弘此前习惯用现金缴水电费,雨天或身体不适时缴费成烦心事。“这次老师手把手教,我自己缴了100块电费,不到两分钟就好!”他特意保存缴费成功页面,“以后在家就能办,太方便了。”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培训聚焦老年人刚需,除线上缴水电费、医保,还教微信发语音、接视频。“很多老人想和外地子女视频却不会操作,我们一对一指导,打通‘亲情连线’。”王瑾说,考虑到老年人接受慢、记忆弱,他们拆解复杂功能,还制作纸质手册供课后练习。

  72岁的张桂兰是“首次触网”,在指导下成功给小孙女缴了医保,激动地和老姐妹分享:“以前觉得手机花钱不安全,现在不仅不用排队,还能看缴费记录,踏实多了!”活动结束时,50余名老人基本掌握线上操作,纷纷为社区贴心服务点赞。

  适老支付便捷背后

  三大隐忧需警惕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尝试线上支付,但其便捷背后的风险逐渐显现。记者采访发现,老年人使用线上支付时,面临“默认开通功能”“安全提示缺失”“操作流程复杂”三大隐忧,既影响体验,还可能危及财产安全。

  ●隐忧一:

  默认“免密支付”,老人不知情

  “上次用微信付款,手机刚靠近收款码,钱就扣了,我都没输密码,当时吓一跳!”70岁的李建国说,后来子女查看才发现,他的微信支付默认开通“100元以下免密支付”,而他对此毫不知情。记者调查发现,多数支付软件注册时会默认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免密代扣”,且这些设置藏在“支付设置”的二级或三级菜单里,老年人很难发现。王瑾在培训中发现,近三成老人不知道自己开通了免密功能。

  ●隐忧二:

  安全提示“碎片化”,针对性不足

  “手机常弹链接,有的写‘领红包’,有的写‘查社保’,我不知道能不能点。”65岁的赵秀兰说,她曾收到自称“医保中心”的短信,让点击链接更新信息,幸好社区工作人员提醒,才没上当。

  目前,支付软件的安全提示多为“弹窗”或“文字说明”,内容笼统,缺乏针对老年人的通俗解读。比如提示“警惕钓鱼链接”“保护账户信息”,却不说明“钓鱼链接长什么样”“如何辨虚假信息”。为此,兰玻西社区在培训中加了“安全一课”——“让你点陌生链接、输银行卡密码的都是诈骗;自称‘亲友’要转账的,一定要先打电话核实。”

  ●隐忧三:

  操作流程有隐形门槛,老人难上手

  “缴水费输完户号,不知道下一步点哪,最后找社区小伙子帮忙。”采访中,不少老人反映线上支付流程有隐形门槛。

  记者打开某支付软件“生活缴费”页面,发现有“电费”“水费”等多个选项,每个选项下又分不同缴费机构,老年人很难快速找到对应入口。此外,“退款”“账单查询”等功能入口深,老人遇到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破解“挂号难”“打车难”

  社区探适老教学新路径

  除线上支付,“看病挂号”“出门打车”也是老年人时常遇到的生活难题。记者了解到,兰州多家医院已开通线上挂号,网约车平台也有“助老打车”功能,但因流程复杂,很多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为此,兰玻西社区计划在后续培训中新增“手机挂号”“手机打车”课程,帮老年人进一步跨越数字鸿沟。

  ●手机挂号:

  “一步一图+现场模拟”解“就医难”

  “以前去医院挂号,得凌晨排队,有时排到了号也没了。”家住兰玻西社区的刘桂珍患慢性支气管炎,每月要复诊,挂号难是她的心病。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已筹备“手机挂号”专项培训。工作人员提前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等沟通,获取线上挂号流程,制作“一步一图”手册。“先教老人下载医院App或关注公众号,再一步步指导选科室、医生、就诊时间,最后完成挂号缴费。”王瑾介绍,为让老人更直观理解,他们还会“现场模拟”,让工作人员扮“医生”“导诊员”,模拟挂号、就诊全流程,帮老人熟悉操作。

  ●手机打车:

  “简化界面+安全提示”解“出行难”

  “上次在路边等出租车,等了40多分钟都没等到,看到年轻人用手机打车很快就来。”69岁的陈福生说。目前,滴滴、高德等网约车平台均有“助老打车”功能,简化了流程,支持“电话叫车”“亲友代叫”,但很多老年人不了解。社区在后续“手机打车”培训中,将重点讲“助老模式”用法:“教老人打开网约车App,找到‘助老模式’,这个模式界面简洁、字体大,只有‘我要打车’‘输入目的地’两个核心按钮,老人输完目的地点‘叫车’就行。”同时,社区还会加“打车安全提示”:“打车要确认车牌号、司机姓名、车辆颜色,上车后给子女发定位,付款时确认金额。”

  社区还计划在社区服务中心、超市、医院等场所设“助老打车点”,安排志愿者帮老人现场叫车。

  多方合力服务

  让老年人“敢用、会用、好用”

  “推动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不能只靠社区,还需支付平台、医疗机构、网约车平台等多方合力,从适老设计、安全保障、培训指导三方面发力,让老年人既分享便捷,又感受科技温度。”张大爷说。

  针对适老支付隐忧,张大爷建议,支付平台优化“长辈模式”,取消“默认开通免密支付”“默认开通代扣”,改为“手动开通”,开通前用“语音+文字”向老年人讲清功能用途和风险;同时简化流程、增大字体按钮、减少广告弹窗,让老人更易上手。

  对于手机挂号、打车的操作,张大爷认为,医疗机构和网约车平台应加强与社区合作,推“适老版”界面,减少不必要步骤,并设“线下协助”渠道,如医院设“助老挂号窗口”、网约车平台开“社区代叫”服务,以方便老年人使用。

  王瑾表示,未来社区会持续关注老年人数字需求,定期开展培训,新增“线上购物”“视频问诊”等课程,还会建立“银龄数字帮扶”长效机制,由工作人员和年轻志愿者组成“帮扶小组”,上门指导行动不便或操作困难的老人,“希望让每位老人都能跟上数字时代,舒心分享便捷生活,真正实现‘银龄触网,智享生活’。”

  采访尾声,记者在兰玻西社区看到,几位老人围在一起交流手机操作技巧,有的练线上挂号,有的试叫车,神情认真。“以前觉得数字时代离我们远,现在才知道,有人教就能学会,也能享科技的方便。”牟志弘说,他把社区的操作手册放在茶几上,每天都练,“下次培训我还要来学更多技能!”

  从“不敢碰”到“主动学”,从“跑断腿”到“指尖办”,兰玻西社区的实践为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提供了参考。未来,随着多方参与,相信会有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障碍,融入数字生活,享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温暖。

  本报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