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风沙 筑屏障——酒泉市书写戈壁“绿进沙退”新答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秋日酒泉,戈壁荒滩风沙线上,治沙人的脚步依然在奔忙。这片西临库姆塔格沙漠、东接巴丹吉林沙漠,73%国土面积被荒漠化覆盖的土地,正上演着“三北”工程的建设实践,一场“绿进沙退”的生态攻坚战如火如荼。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全省乃至全国荒漠化程度最深、风沙危害最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三北”工程攻坚战重点区。近年来,酒泉市以“三北”工程建设为核心抓手,将防沙治沙与生态修复作为重点战略任务,通过综合治理遏制沙漠扩张,取得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成就,筑牢了西北区域生态安全屏障。
沙退绿进筑新基
“快看,这里是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工程,那边的草方格又向前推进了一大片!”金塔县自然资源局绿化产业股股长雷建生说,今年,依托“三北”六期工程,金塔县在金核公路两侧新增“草方格+高立式沙障”固沙6500亩、人工造林6300亩,同步开展中幼林抚育2.7万亩,退化林修复4100亩,巩固新造林3844亩。
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工程位于金塔绿洲西南扇缘的白水泉沙系,道路两侧生态环境脆弱。“三北”六期工程实施以来,当地沿新建的48公里道路两侧,采取“造林、固沙、补植、修复、封育、管护”多种措施,实施白水泉沙系锁边工程,打造白水泉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示范区。站在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工程现场,目之所及是整齐排列的乔木林带,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工程只是酒泉市防沙治沙工程的一个缩影。
酒泉市境内有重点风沙口60个,从东到西形成近千公里的风沙线。酒泉市始终将生态治理置于优先位置,主动担当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主阵地的使命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建设。“十四五”规划以来,通过实施金塔县环城防护林、巴丹吉林沙漠西缘防沙治沙、敦煌市库姆塔格沙漠东线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138.05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511.26万亩,治理沙化土地503.47万亩。
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1200万亩,草原面积达7893万亩,湿地面积达720万亩,荒漠化与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27万亩、93万亩,连续20余年保持“双缩减”,绿洲边缘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治理区完成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跨越。
系统治沙守生态
“南护水源、中兴绿洲、北拒风沙,每个区域的治理方案都不一样。”在疏勒河中下游治理现场,工程负责人指着沙盘讲解。
酒泉市紧扣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编制《酒泉市“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酒泉市防沙治沙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区域布局与重点项目,部署防沙阻沙锁边“四大工程”,守护敦煌与航天基地。其中,黑河中游、疏勒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祁连山北麓肃北阿克塞片区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等21个“三北”工程重点项目在酒泉市同步推进。
“2024至2025年,21个重点项目计划建设289.36万亩,目前已完成237.25万亩。”酒泉市林业和草原局绿化产业科科长姚占成介绍,通过构建“五制”“五统一”体系强化“三北”工程闭环管理,引入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全程参与全流程跟踪审计,保障资金安全与项目高效规范推进,首战胜利的成果不断巩固。
在工程推进中,酒泉市注重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与张掖市签订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初步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联防联治网络。
巴丹吉林沙漠西缘肃州区、金塔县锁边118公里;库姆塔格沙漠东缘敦煌市、阿克塞县锁边44公里。全市60个重点风沙口,完成治理面积32.55万亩。近年来,酒泉市聚焦巴丹吉林沙漠西缘、库姆塔格沙漠东缘和重点风沙口,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工程固沙+生物治沙”、灌草综合治理等针对性措施,全面开展“沙漠锁边”行动和重点风沙口治理,构筑阻挡风沙东越南侵的重要防线。截至目前,酒泉市完成沙漠锁边242公里,占任务总量547公里的44%。
科技治沙焕新颜
“以前人工压沙,一天顶多处理1亩地,现在用这个履带式压沙机,10亩地轻松完成。”在治沙现场,技术员操控着自主研发的压沙机,履带碾过沙地,整齐的草方格瞬间成型。
酒泉市将科技作为治沙“利器”,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引入无人机飞播造林、智能滴灌节水、草方格沙障固沙等先进技术,提升治沙效率。特别是自主研发履带式中型压沙机,创新使用无人机运输稻草,突破了流动沙地沙丘交通运输不便、受地形限制施工难度大等制约因素,为全市沙地综合治理开发开辟新途径。同时,无人机运草运苗、低覆盖度造林技术、近自然修复等创新做法,让治沙效率大幅提升,为沙化土地治理开辟了新路径。
在治沙技术推广中心的试验田,密胡杨、大果沙枣等耐旱苗木长势喜人。“这些品种是我们和科研院所合作培育的,在干旱地区成活率能提高30%。”酒泉市林草局工作人员拿起一株苗木说。
创新科技治沙举措,提升科学治沙水平。酒泉市不断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在砾石埋压、栽插风墙、埋压草方格等传统治沙手段的基础上,普及推广肉苁蓉嫁接、HDPE新型阻沙网、梭梭水钻栽植等多项治沙技术,开展碱茅、老芒麦、披碱草等乡土生态草种引种试验,草种质资源利用体系更加完善,有效保障了全市“三北”工程及荒漠化治理适应性用种需求。
酒泉市坚持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引领,主动向沙漠要效益,创新构建“沙里淘金、多业并举”的绿色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全市已种植枸杞、葡萄等特色林果56.6万亩,形成兼具生态防护与经济价值的绿色产业带;栽植梭梭、白刺沙生植物56万亩,科学接种肉苁蓉15万亩、锁阳3万亩,实现防风固沙与促农增收协同推进,构建起“绿屏防沙、生态治沙、产业兴沙”“三位一体”的特色治沙体系。
- 2025-10-25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力备战神舟二十一号任务
- 2025-10-22瓜州33.94万亩棉花丰收
- 2025-10-22玉门:特色体育课为健康“加分”
- 2025-10-22肃州区洪水河水库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
 
                 西北角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