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榆林窟壁画中的“中国梦”:从“一种七收”看千年不变的民生向往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吕庚青 程健 孙珩力
10月3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酒泉瓜州县。
当天下午,30余位中央及省市县媒体、商业平台编辑、网络大V走进榆林窟,在著名的第25窟内,被其北壁《弥勒经变》画中一幅名为“一种七收”的生动场景深深吸引。这幅创作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唐代壁画,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令人惊叹,更以其对古代农耕社会理想图景的描绘,引发了跨越千年的共鸣。
第25窟整体壁画被视为敦煌艺术鼎盛期的杰作,而“一种七收”则是其中极具生活气息与哲学意涵的片段。它依据《弥勒下生经》的内容绘制,描绘了未来弥勒净土世界一种七收、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驻足画前,浓郁的唐代遗风扑面而来。画面中,农耕生产的完整流程——犁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被巧妙而连贯地组织在一起。只见头戴幞头、身着窄袖衫的农夫们驱赶着双牛抬杠进行犁地,身姿矫健;成熟的庄稼地里,人们正弯腰挥镰,忙碌而喜悦;场院上,牛马牵引着碌碡碾压谷物,有人手执木锨迎风扬场,金黄的谷粒与秕糠分离,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壁画人物形象丰满,神态生动,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设色虽历经千年仍可辨其富丽。画家通过精准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劳动场景和谐地统一于一幅画面之中,既写实又富有理想化的诗意,充分展现了唐代绘画高超的写实能力与宏大的叙事气魄。
“‘一种七收’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一个极为生动的例证。”讲解员在向采访团讲解时介绍,“它将印度佛经中对于净土的美好构想,与中土农耕文明最核心的丰收愿望紧密结合了起来。这不仅是为了宣传佛教教义,更是当时社会民众对富足、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在艺术上的投射。”
站在今天回望这幅千年壁画,其所描绘的“播种一次,收获七倍”的理想,不仅是古人对农业生产力飞跃的朴素想象,也隐喻着耕耘与回报的普遍真理。画中呈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辛勤劳作换来仓廪实的场景,至今仍是我们所追求和倡导的价值观念。
榆林窟第25窟的“一种七收”图,不仅是一幅珍贵的艺术珍品,更是一卷鲜活的历史档案。它无声地讲述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悠久与智慧,以及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保护、研究并阐释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具有深远的意义。(敦煌研究院供图)

- 2025-10-30【甘快看】行进中国丨静宁苹果的“三级跳”
- 2025-10-30【甘快看】视频丨甘肃榆中6个安置点主体完工 计划春节前让受灾群众搬新家
- 2025-10-30【甘快看】行进中国丨平凉红牛,“牛”在何处?
- 2025-10-30【甘快看】胡昌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我省贯彻意见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西北角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