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萨埵太子本生》壁画里的叙事美学范本

2025-10-31 15: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亢兆宁 刘姗 程健 宋芳科 王星懿

  10月3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敦煌。

  当晨光漫过鸣沙山麓,由中央及省市县媒体记者、商业平台编辑、网络大V组成的采访团踏上莫高窟九层楼前的石阶,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就此开启。

  在敦煌莫高窟第428窟中,斑驳的洞窟光影里,一幅以“S”形长卷展开的壁画穿越千年时光,静静诉说着印度宝典国三太子萨埵以身饲虎的慈悲传奇。这幅《萨埵太子本生》不仅是莫高窟现存16幅同类题材中的经典之作,更以其独特的构图与艺术魅力,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壁画叙事美学的范本。

  壁画故事取材于佛教经典:宝典国三太子萨埵与兄长出游时,目睹母虎因饥饿濒死、七只幼虎嗷嗷待哺的惨状。他毅然刺颈出血,投身悬崖饲虎,以血肉之躯践行“舍身救世”的佛理。敦煌画师以细腻笔触将这一悲壮场景凝固于洞窟东壁——从三太子跪别父母时的决绝,到横卧虎前刺颈的悲悯;从母虎饮血啃骨的震撼,到二兄寻回尸骸的哀恸,十二个情节如珍珠般串联成“S”形叙事长河,首尾相衔,气韵贯通。

  作为莫高窟北周壁画的代表作,第428窟《萨埵太子本生》突破了传统单幅画面的局限,以三层长卷分栏铺陈。画师巧妙运用群山作为情节分隔,既保持画面独立性,又通过蜿蜒的“S”形布局引导观者视线自然流转。

  画中,萨埵太子横卧山崖的身姿,肌肉线条如青铜雕像般充满力量感;母虎与幼虎的刻画则通过夸张的动态,传递出生命的原始张力。(敦煌研究院供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