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灵台:高端苹果长成记

2025-10-24 11: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金秋十月,灵台的苹果熟了。瑞雪、秦脆、维纳斯黄金等15个新优苹果已被客商们整园定购。

  近日,走进位于灵台县独店镇的钰圣高端果品生产基地,郁郁葱葱的标准化种植园一望无际。连片的果树上,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披着雨衣忙着采摘苹果。

  “这段时间雨季影响了苹果采收进度,我们从河南、宝鸡等地调集劳力正加快采收,一颗瑞雪苹果精包装后能卖到十多元,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着实让人心疼!”该基地负责人陈树斌笑说。

  作为灵台县重点涉果企业,该基地扎根北纬35°苹果黄金种植带,独特的“小气候”搭配精细化管理,让千亩果园成了“四新”技术的试验田。

  近年来,灵台县紧盯市场趋势变化,锚定“高端果品生产核心区与高新尖技术研发高地”目标,主动转型,实施“乔退矮进”战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矮化果园。目前,全县已有矮化果园10.2万亩,占果园总面积65.4%,年产量25万吨,产值突破17亿元。

  试验示范 打造苹果产业“芯片”

  走进独店镇冯家堡村的灵台苹果“两个试验示范中心”,灵台苹果苗木繁育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后,可繁育瑞雪、秦脆、维纳斯黄金等双脱毒苗木100多万株;在旁边的苗木繁育基地里,新优品种的苗木正茁壮成长,每株可卖到40元。

  “两个试验示范中心”是灵台矮砧苹果产业发展的芯片,是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试验田和实验功能室。

  灵台县绿色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峰告诉记者:“依托两个‘试验示范中心’,县内建成苗木新品种选育、栽培、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等各类试验田1500亩,为陇东地区旱塬现代矮砧苹果栽培技术树立了样板,全县苹果产业实现了由实验室到大田再到市场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示范中心不仅是技术研发的高地,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这里巧妙地将人才培养、试验研究、技术培训融为一体,充分借助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等岗位专家,为涉果企业主、县乡两级涉果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企业大户开展培训,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去年以来,灵台县在上良镇建成了1500亩高端出口创汇基地,引进国内外新优品种17个,开展订单种植,由佳农集团销往国内外高端市场。在独店镇、新开乡、邵寨镇建设1000亩苹果试验田,独店镇突出苹果及砧木新品种的中试试验,选育适合陇东地区栽植的优良砧木和适宜品种;新开乡突出苹果抗重茬栽植试验;邵寨镇突出县内选育的“灵早红”品种区试试验。

  “四新”赋能 果业从“跟跑”到“领跑”

  在灵台县独店镇林王村,种植大户闫文元的果园里,早、中、晚熟品种错峰挂果。有着8年果树管理经验的他,最清楚这几年果园的变化在哪里。

  “过去管果树全凭经验,品种单一、管理粗放,一年忙下来赚不了多少。”闫文元感慨道。

  自从跟着县里的“四新”路子走,果园的收益一下变了样。

  “说起‘四新’模式引领灵台县苹果产业发展,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1000亩果园可以说是‘四新’模式的集成,把灵台苹果产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全新阶段。”站在果园里,灵台县果业办副主任任晓君向记者娓娓道来,在新技术上,采取深坑浅栽、膜下滴灌、水肥一体、智慧管理等技术,因其精细的种植管理,引进种植的瑞雪苹果向全国推广;新模式采用抗重茬自根砧大苗密植、篱架支撑的矮砧建园模式,起到了省肥、省水、省工、省土地、高产出、高效益、早挂果、早见效的良好效果;新机制采取地企合作建园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多渠道增收,该种植基地年劳务支出就多达300多万元。

  “今年苹果整体比较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让产量和品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闫文元笑着说,“亩产能达到6000斤,平均一斤能卖到5元左右。尤其黄金维纳斯一斤能卖到12元。今年家里的20亩苹果卖了50万元,除去开支9万元,净收入41万元。”

  闫文元的“窍门”,正是县里推行的“品种搭配+错时销售”:早有早熟品种抢市场,中有中熟品种稳客源,晚有维纳斯黄金这样的优质品种卖高价。

  在“四新”模式的引领下,灵台县形成了“早中晚熟错峰、红黄绿色搭配”的种植体系,新优品种种植面积达6.2万亩,从栽植到挂果仅需3年时间。目前,瑞雪、秦脆、维纳斯黄金3个品种的全国定价权就在灵台。

  联农带农 果业新农人崭露头角

  苹果产业,也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农人。

  今年46岁的白玉然,五年前在西安从事建材深加工的他,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树斌的一个电话,把他带到了发展矮化苹果的路上。

  在栽植矮化苹果前,白玉然对浙江、上海等南方市场进行了考察,确定栽植维纳斯黄金苹果,因其酥脆、纯甜、果香浓郁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人“喜甜”的饮食习惯。

  白玉然在西屯镇店子村一次性栽植了350亩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挂果已有四年。今年实现产量60万斤,均价按6元算,毛收入就多达360万元。

  自主建园的新农人在灵台还有许多,其中涉果企业有39家、合作社有108家、家庭农场有214家,规模化经营面积达9.1万亩。

  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当起了进园务工的新农人,独店镇林王村王巧茸在家门口的苹果产业基地里干了9年,从刚开始的普工干到领工,每月有3600元的固定工资收入。近五年来,群众果园务工一项,实现创收在2亿元以上。

  灵台县高端苹果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了一批网络新农人。灵台县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史晓锋向记者介绍,目前全县从事直播带货的有上百人,这个群体的兴起,不仅带火了灵台苹果,也让灵台小杂粮、食用油、纯粮醋等地方特产“触网”走向全国各地。“十四五”以来,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金额超过1亿元。

  什字镇农民曹斌通过832平台、快手、抖音、视频号销售农产品已有10年,累计销售灵台农特产品1000多吨,实现线上线下销售额350多万元。他坦言,网上灵台苹果最受青睐,尤其是瑞雪苹果。

  灵台高端苹果长成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灵台县先后出台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个扶持政策文件,从苗木繁育、品种培育、新建矮化园和防灾减灾设施等8个方面给予补助,夯实了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县矮化果园面积达到10.2万亩,其中瑞雪、秦脆、维纳斯黄金等高端苹果6.2万亩,“灵台苹果”地里标志去年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十四五”以来,灵台县苹果产业累计实现产量91万吨、产值53.5亿元,人均果品一业收入达到3800元左右,苹果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讯员 王富强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