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丨寻迹张掖大佛寺:“降龙伏虎”罗汉像里的文化密码

2025-10-28 11: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亢兆宁 刘姗 程健 宋芳科 王星懿

  10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张掖市。

  当天,来自中央及省市县媒体、商业平台编辑、网络大V等30余人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大佛寺,探寻寺内“降龙伏虎”罗汉像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领略这座古老皇家寺院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智慧。

  踏入大佛殿内部,南北两侧一组造型精美的18罗汉群像映入眼帘,每侧各有九尊真祖塑像。这些塑像线条流畅、神态自然,仿佛将千年前的罗汉形象鲜活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其中,降龙罗汉像尤为引人注目。

  与常见的降龙罗汉形象不同,此处的降龙罗汉手中并未降伏有龙。那么,龙究竟藏于何处?

  顺着罗汉目视的方向望去,龙盘踞于房梁之上,若参照龙背后的壁画,又仿佛这条龙正翱翔于天空之上。这一独特设计,源于张掖大佛寺深厚的历史背景。

  “在历史上,张掖大佛寺曾是西夏、元、明三朝的皇家寺院,直至清代才取消其皇家寺院地位。”张掖大佛寺讲解员陶文恺介绍,在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龙作为皇权专属的图案,降龙罗汉出于避讳皇权的需求,才未将龙真实降伏于手中。

  自古降龙对伏虎,与降龙罗汉相对应的伏虎罗汉像同样别具一格。陶文恺介绍,此处的伏虎罗汉,将老虎真实降伏于手中。由于无需避讳皇权,伏虎罗汉得以展现其降伏猛虎的威严。

  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罗汉手中的老虎塑造得极为特别,它不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反倒更像一只乖巧的小猫咪或小狗,蹲坐在罗汉腿旁,昂着头。甚至,老虎的耳朵呈现出类似“飞机耳”的可爱形态。

  为何要将老虎塑造得如此乖巧?答案就在老虎旁边的壁画中。壁画里的老虎张牙舞爪、张着大嘴,尽显凶猛之态。而罗汉手中的老虎却温顺如猫,这一鲜明对比,恰恰生动地说明了罗汉已将老虎降服。

  古人巧妙地略去降服的动态过程,将降服前与降服后的场景同时展现出来,为参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反映了当时宗教艺术在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与突破。

  张掖大佛寺的“降龙伏虎”罗汉像,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它们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向后人诉说着那段久远的历史。

  如今,这些罗汉像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大佛殿内,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其中的奥秘,感受历史与艺术交织的独特魅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