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海关:改革“组合拳”激活开放新动能
原标题:兰州海关:改革“组合拳”激活开放新动能
中国甘肃网10月24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 马艳玲 实习生 张欣媛)“十四五”以来,兰州海关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筑牢国门安全屏障、促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贡献了海关力量。五年来,该关累计监管进出口货运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突破600亿元,增速位居全国首位。
筑牢国门安全 守护万家安康
在国门安全第一线,兰州海关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网。坚持“多病同检”“多病同防”有机结合,高质量完成新冠疫情防控“特战特考”,常态化加强监测预警,全面筑牢国门卫生检疫安全防线。敦煌莫高国际机场于2023年成功通过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达标验收,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共同构成我省空港口岸坚实的“防疫前哨”。
数字见证责任与担当。“十四五”期间,累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1种类55种次,检出动物疫病9种类140种次,完成进口食品检测733项次,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打击走私方面,立案侦办刑事案件27起,案值3.66亿元,有力维护了正常经贸秩序。
深化改革创新 释放外贸活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兰州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实施“智关强国”行动,在全国首创的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口岸+目的地”监管模式,将通关时间从近200小时压缩至30小时以内,为企业节约成本超亿元,这一改革入选2024年国务院减负典型案例。随着试点扩大至白银有色集团,2025年1至9月,关区进口铜精矿103.2万吨,货值17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11.6%。
政策的精准滴灌激发了市场活力。五年来,甘肃省外贸进出口年平均增速达13.9%,2024年进出口规模创下近十年新高,突破600亿元大关。通过税政调研推动5项税则调整建议落地,为企业增收逾3000万元;实施多元化税收担保,为企业节省成本近1000万元。
赋能文化出海 擦亮甘肃名片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甘肃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海关助力下焕发新生机。兰州海关全力支持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高质量保障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助力敦煌研究院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
文化产品出口成果丰硕。敦煌文创陶瓷、静宁剪纸实现首次出口,“丝路花雨”“兰小五”等文创产品远销海外,庆阳香包已进入10余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新增备案企业11家,“敦煌文创”等14项商标获保护备案,《丝路花雨》和“庆阳刘兰芳香包”分别实现全省首部文化作品著作权和首个民俗产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
科技赋能监管 优化营商环境
科技创新正成为提升海关监管效能的“金钥匙”。“十四五”期间,关区“两步申报”应用率达33.71%,“远程查检”“批次检验”等改革深入推进。针对外繁制种特色产业推出的集中查检模式,使每单货物平均压缩监管等待时间近6天。伴随着AEO认证企业从5家增至10家,这些企业2024年进出口值已占关区进出口总值的63.84%,成为外贸“稳定器”。
面向“十五五”,兰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举措,为甘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25-10-24兰州成功开行“中吉乌”国际图定班列
- 2025-10-24兰州市总工会召开产业工人培育交流会
- 2025-10-24兰州市人大常委会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立法联系点正式揭牌
- 2025-10-24场景焕新 格局拓展 绿色循环 兰州多维发力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