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是我家 | 张掖:金色的田野“生”出增值链
唤醒即将沉睡的冬闲田,以金色秸秆为笔,书写田野与羊群的共赢答卷——
金色的田野“生”出增值链
每年十月,祁连山区的牧民都会赶着羊群下山,到山下农区收获后的玉米地里,赴一场“金色的约会”。而此时,在山下农区的农人们也已早早为他们远道而来的“朋友”备好了过冬的“落脚点”和“营养餐”。
秋收后的民乐县,本该是一片寂静的田野,如今却格外热闹。成群的羊只在玉米茬间穿梭,啃食着残留的秸秆,远远望去,宛如一幅流动的田园画卷。这幅画卷背后,藏着一本让农田“冬闲”变“冬忙”的经济账。

这几天,民乐县开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尚开林一刻也没闲着,秋收刚过,他就与肃南县马蹄乡大都麻村的牧民李鹏签下了一份特别的租地协议——以每亩75元的价格,将合作社270亩制种玉米秸秆地租给对方冬季放牧。
这份看似简单的协议背后,是一本属于田地的“综合收益账”。
“很多人觉得就是把地租出去仅仅是收点租金,其实这里的门道深着呢。”尚开林站在田埂上,随手拾起一根金黄的玉米秸秆,眼中闪着精打细算的光芒,“这一亩地的秸秆草如果换算成饲草料墩子能有13至16个,相当于一只羊一个冬季的‘口粮’,按照市场价15到20元换算的话,一亩地仅秸秆饲草价值就近300元。李鹏花75元租一亩地,这笔买卖对他来说相当划算。”尚开林盘算着说。“你看,羊群在这么大片的田地里可以自由奔跑,完全还原了它们在天然草场上的生活习性。这样放养出来的羊,肉质紧实,市场价格能高出不少。”尚开林说。

说到这,尚开林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深远的笑容。在他看来,这笔账里除了租金之外,最精妙的部分才刚刚开始。据尚开林介绍,每亩75元的租金,是土地产出的第一笔“睡后收入”。更重要的是,羊群作为高效的“生物收割机”,直接省去了人工清理或机械粉碎秸秆的成本。此外,这5个月,羊群在田地里的踩踏替代了部分浅耕作业,还能为来年春播节省一笔机械费用。说着,尚开林俯身捏起一撮因羊群活动而变得松软、混着黑色粪粒的泥土,在指间细细捻开,然后继续说道:“羊群在田间排出的粪便,可是上好的有机肥。整个放牧季下来,不仅田里遍布羊粪,临时羊舍里积攒的‘板粪’更是宝贝。来年开春,这些天然肥料能让土地更肥沃,我们能节省不少购买肥料的费用。”据有经验的农田主介绍,羊群在整个放牧季留下的粪便对于田地来说是天然的有机肥,能使土地变得更肥沃、更疏松,这种地力的提升,意味着未来几年持续的增产潜力,这是任何化肥都无法比拟的长期投资。
说话间,正在放牧的李鹏远远走来,这个憨厚的藏族汉子证实了尚开林的说法:“以前在山上放牧,冬天草不够吃,得买饲料,一只羊光饲料成本就得上百元。现在租用玉米地,不仅饲草充足,羊粪还能肥田,尚老板给的租金又实惠,我们牧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李鹏笑呵呵地说。

当然,算清楚这笔“综合收益账”的不只有尚开林。在甘州区党寨镇上寨村,制种玉米秸秆地的租金已经涨到了150至180元不等。当地农民给我们算了一笔细账:一亩制种玉米的收益约3600元,加上租地收入,亩收益直逼4000元大关。更重要的是,租地放牧还彻底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又省去了机械收割秸秆产生的人工费和燃油费。随着“借牧”模式的推广,经验丰富的牧民发现,羊群特别偏爱制种玉米的秸秆,因为其适口性好、营养更丰富。因此,制种玉米秸秆地的租金要比普通大田玉米高出20%左右。“羊吃了制种玉米秸秆上膘情况非常好,尤其是怀孕母羊,产羔后奶水充足,羊羔成活率比山上高很多。”近几年都下山借牧的肃南县马蹄乡小寺村牧民孙德荣算得上一位经验丰富的“下山牧民”,他早早就谈好了党寨镇上寨村一片200亩大小的制种玉米秸秆地。“今年我有100多只怀孕母羊,近期就要产羔了,而且今年羊羔价格很好,一只月余的羊羔能卖到近700元。”说着,孙德荣脸上露出了藏不住的笑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田野,大片的羊群在玉米地里悠闲地觅食。这幅动人的画卷,正是一首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田园诗篇。而这如期而至的迁徙,正是一份传承十年的生态智慧,让山上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也让农田的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生态与生计的和谐共赢。(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宁 陈海 刘秉刚 王静)
- 2025-10-23【祁连山下是我家】从汉明边关到丝路古道:驼队重走山丹的历史年轮
- 2025-10-23祁连山下是我家丨民乐:制种玉米迎丰收 粒粒归仓促增收
- 2025-10-23兰州高新区:创新驱动引领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 2025-10-23嘉峪关市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护航高质量发展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