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是我家】肃南:“五区党建”结新果党旗映文旅 振兴见实效
在祁连山中段北麓,168万亩天然草原如绿毯铺展,马蹄石窟群旅游景区游人如织,与远处雪山构成一幅灵动的画卷。聚居着汉、藏、土等6个民族的马蹄藏族乡,正以“五区党建”为笔,描绘着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该乡聚焦“五区”基层党建部署要求,立足“牧区”“景区”两大核心场景,将党建工作与牧民生产生活、文旅产业发展深度绑定,让党旗在草原上飘扬、在景区里闪耀,走出了一条具有藏乡特色的党建引领发展之路。
牧区党建:“候鸟课堂”传党音,流动服务暖民心。“夏季转场到哪里,党的政策就送到哪里;牧民群众在哪里,党员服务就跟到哪里。”这是马蹄乡牧区党建的生动写照。针对牧民“山上放牧、异地借牧”的迁徙特点,乡党委创新组建“候鸟”理论宣讲队,选拔通晓藏汉双语、熟悉草原生活的党务骨干,带着便携音箱、学习手册、政策明白纸,跟着群众转场路线开设“帐篷课堂”“马背课堂”。在夏季牧场的帐篷前,宣讲队用“拉家常”的方式解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惠民政策;在小集镇的文化广场上,通过政策宣讲、情景短剧等形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破解借牧党员管理难题,乡党委沿牧民转场线路创设2个“候鸟式”党员服务站,配套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为40余名借牧党员发放管理手册。让服务站成为党员学习的“加油站”和牧民群众的“便民点”。党员中心户更是草原上的“红色灯塔”,46名党员中心户带头落实禁牧休牧政策,探索“天然放牧+异地借牧”“山上养殖+山下繁育”模式,既保护了生态,又让畜牧业年产值稳步提升,实现“生态美”与“牧民富”的双赢。
景区党建:“支部联建”聚合力,文旅融合富乡亲。“以前守着好风景,却没找到致富路;现在跟着党支部干,开民宿、卖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马蹄寺景区周边的牧民卓玛,如今是“藏乡卓玛”电商直播间的主播,每天通过镜头向网友推介肚包肉、牦牛肉干、手工馍馍等特产,月收入突破9000元。这一变化,源于马蹄乡“景区党建”的深度实践。该乡党委紧抓马蹄寺创建5A级景区机遇,打造“1+4+N+X”集镇片区党建联盟——以1个党建联盟为核心,串联景区周边4个村党支部,联动马蹄生态文化旅游区管委会、自然保护站等N个行政单位,整合旅游公司、劳务合作社等X个经营主体,形成“支部牵头、多方联动、群众参与”的文旅发展共同体。联盟成立后,党员率先“吃螃蟹”,有的开办“牧家乐”,推出手抓羊肉、酥油茶等特色餐饮;有的组建马队服务,为游客提供草原骑行体验;还有的加入电商团队,通过“直播带货”让藏乡特产走向全国。在党员示范带动下,周边120余户群众主动融入旅游产业链,“趣山野”民宿集群、高原红手工刺绣合作社等新业态相继涌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党建联盟还推动“景区+村社”资源共享,景区管委会选派专业人员为村民培训旅游服务技能,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在景区入口、观景台设立“党员服务岗”,提供游客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双方联合深入挖掘马蹄寺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打造“藏乡风情与历史研学”深度体验的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沉浸于马蹄寺石窟的文化魅力,实现党建强、景区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全域联动:党建引领破壁垒,乡村振兴加速度。在“牧区”“景区”党建提质增效的同时,马蹄乡还以“五区党建”为纽带,打破村级壁垒、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党建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乡划分23个党建网格,89名党员联系922户农牧民,在草原定居点、村落聚居区打造“马背上”“帐篷里”邻里小院23个,党员带头认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岗位”150个,结合“三会一课”为群众办实事30余件。产业发展上,乡党委延伸“支部+合作社+农户”链条,培育宏宇农牧、小杂粮种植等专业合作社6家,推动楼庄子、东城子等村“光伏+养殖大棚”项目落地,预计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在党建联合体推动下,大泉沟七村、集镇四村开展“联村联学”活动10场次,实现“活动联办、人才联育、治理联抓”,让藏乡的草原更青翠、景区更兴旺、群众更富裕。如今的马蹄乡,草原上的“候鸟课堂”传递着党的温暖,景区里的“党员先锋驿站”激活着发展新动能,“五区党建”正以独特的藏乡韵味,绘就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马亚容)
- 2025-10-23【祁连山下是我家】从汉明边关到丝路古道:驼队重走山丹的历史年轮
- 2025-10-23祁连山下是我家丨民乐:制种玉米迎丰收 粒粒归仓促增收
- 2025-10-23兰州高新区:创新驱动引领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 2025-10-23嘉峪关市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护航高质量发展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