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从“论吨卖”到“论粒卖”——甘肃省渭源马铃薯产业品牌化增值之路

2025-10-21 09:02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漆国华

  深秋时节,在渭水源头广袤的黑土地上,马铃薯田宛如一幅漫无边际的橙色织锦,农机轰鸣,农户忙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近年来,甘肃省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年标准化种植马铃薯达40万亩,昔日的“土蛋蛋”,如今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金种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近日,在渭源县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组培中心,科研人员通过茎尖脱毒、无缝嫁接等先进技术,在恒温光照环境下培育脱毒苗。从这里开始,构建起了完善的“茎尖脱毒—温室原原种—高山隔离—大田扩繁”四级种薯繁育体系,保存种质资源1230份,引进选育出以“陇薯”系列为主的优良新品种45个。

  “十四五”以来,渭源县将马铃薯种业创新提升至战略高度,着力打造“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绿色标准化种植模式,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年生产脱毒原原种9亿多粒,脱毒种薯产量超过100万吨,种薯繁育能力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优质种薯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西北及全国10多个省区。

  2024年,全县马铃薯总产值达到32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300元以上,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1%。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

  深耕于渭源工业园区的定西泽源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定西宽粉”地理标志产品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今年定西宽粉产值将突破4000万元,其中出口韩国、澳大利亚等市场的订单预计超过100万美元。”公司董事长王谦说。

  “十四五”以来,渭源县着力推动产业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深化,马铃薯全产业链不断拓展。成功注册“来点土豆”等商标25个,开发主食化鲜食化产品39种,6条“定西宽粉”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超过1.2万吨,产品年销售额达1.5亿元。

  “我们紧盯市场需求,对于地产的40万亩‘金种子’,不仅要‘论吨卖’,也要‘论斤卖’,还要‘论粒卖’,更要‘论克卖’!”渭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慧信心满满。

  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富民增收。渭源县通过延链、补链、强链,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率显著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效益实现倍增。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深度参与产业链、共享发展的盈实红利。

  五竹镇鹿鸣村,今年有290多户农户积极参与了马铃薯良种繁育项目,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薯并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切实保障项目农户收益。五竹镇鹿鸣村干部李彦荣笑呵呵地算起了“丰收账”:“从目前采收情况看,参与农户将在去年基础上再增收千余元呢!”

  2025年,渭源县多方筹资2.7亿元实施集科学育种、检验检测、仓储物流、智慧市场、精深加工全链融合发展的马铃薯良种育种制种能力提升项目,目前已建成8000亩的4个核心基地。创建“国家级马铃薯(种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有条不紊推进。

  记者手记:

  甘肃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确定渭源县为全省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70年代末期,渭源县在全国率先开展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90年代中期,全省马铃薯产业快速崛起,渭源县勇立潮头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01年渭源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2002年成功申请注册五竹牌种薯商标。2003年申请注册了“渭源马铃薯种薯”原产地标志。2022年“渭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2025年“渭源马铃薯”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