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鲜货当天卖 实在不坑人 兰州有个“海鲜靠谱哥”

2025-10-21 08:5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何鹏举展示海鲜

  在兰州城关区龙泰海鲜批发市场里,“俊发水产”的摊位前永远不缺人气——早起赶早市的阿姨围着挑活虾、饭店采购的师傅等着装大闸蟹,何鹏举一边麻利地称重,一边跟熟客唠着:“今天的鲈鱼刚到,鲜得很,给娃清蒸最合适!”这个在市场里守了13年的老板,没搞过花哨营销,却凭着“鲜货当天卖、实在不坑人”,把一家普通水产摊,做成了兰州人常念叨的“放心店”。

  接父母的摊:

  第一次跑市场从度蜜月开始

  何鹏举跟水产的缘分,是从小在父母的摊位前“泡”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他父母就在兰州铁路局市场卖冻货,何鹏举放学就去帮忙,递个袋子、算个账,心里早记下了“做买卖得能吃苦”。后来市场搬了,爸妈的生意也跟着挪了地方。店名最早叫“恒发”,“恒”是他爸名字里的字,后来“恒发”被注册了,他就改成“俊发”,“俊”还是他爸的名字,“就想把家里的劲儿续上,不能让爸妈一辈子的心血断了”。

  2013年,何鹏举结婚了,看着爸妈年纪大了,搬货、守摊越来越吃力,他干脆接过了生意。当时朋友都劝:“找个班上多轻松,水产摊又累又脏!”可他没动摇,还跟媳妇商量:“咱‘度蜜月’就去跑市场吧,把周边市县的客户找一找。”两人从海石湾跑到定西,从武威跑到张掖,每到一个地方就去菜市场、饭店问,硬是把“俊发水产”的名字,先送到了周边客户的耳朵里。

  踩过的坑:

  从亏本中摸出“不隔夜”的门道

  刚接手时,何鹏举是个实打实的“水产小白”,连大闸蟹新鲜不新鲜都分不清,头一年就栽了大跟头。“那时候看到中秋节前市场火,一下子进了好多大闸蟹,想着能多赚点,结果晚上一看,死了一半!”挣的钱,全赔在了死蟹上,第二天还得强撑着早起进货,“心里又急又委屈,蹲在市场角落看着别家海鲜摊位一脸的无奈”。

  这次亏钱让他摸透了水产的“命门”——鲜!从那以后,他给自己定了死规矩:活鲜当天到货当天卖,绝不留到第二天。“虾放一天就瘦了,蟹放一夜蟹黄就散了,顾客吃着不鲜,下次就不来了。”哪怕当天剩一点,他也不囤着,低价卖给熟客,或干脆送给周边邻居,“宁愿少赚点,也不能砸了招牌”。

  为了挑好货,他每年都要跑好几趟外地——上海的虾、广州的贝、江苏的大闸蟹,每次都要挨个尝、挨个产地看。“江苏的大闸蟹就是不一样,捏着爪子硬、屁股鼓鼓的,蟹黄肯定多。”他说,自己跑断腿没关系,得让顾客吃到真材实料的好海鲜。

  攒下的情:

  能留住老客户凭的就是“实在”

  何鹏举能留住老客户,靠的全是“实在”。他的实在,也换来了顾客的暖心。开养老食堂的张姐,跟他合作好几年了,知道他过节忙得顾不上吃饭,经常绕路过来,手里提着自家蒸的馍馍、炖的羊肉说:“你们从早忙到晚,吃口热乎的比啥都强!”有时候张姐放下东西就走,何鹏举想道谢都追不上,“心里暖烘烘的,觉得这买卖没白干”。

  现在“俊发水产”的客户,不光是兰州本地的,连河西嘉峪关、酒泉、玉门,都有顾客开车来买。有一个定西的顾客,跟他合作了8年,哪怕当地有海鲜摊,也坚持来兰州找他,该顾客说:“俊发的货鲜,价格也实在,我信得过。”

  盼着的未来:

  把“俊发”的鲜货送进更多人家

  说起以后的打算,何鹏举没想着开多大的店,反而先惦记着员工:“水产这行太熬人了,全年就除夕下午休息了一下午,员工跟着我起早贪黑,太辛苦了!”他计划明年给员工涨福利、多安排轮休,“不能让大家一直连轴转,得有时间陪家人”。

  他还想把线上做得再热闹点——今年年初开始拍抖音,镜头里要么是凌晨去市场挑货,要么是教大家选海鲜:“挑大闸蟹就捏爪子、看屁股,爪子硬、屁股鼓的才肥;选活虾就看它蹦不蹦,蹦得欢的才鲜。”视频吸引了不少粉丝,有网友留言:“下次去兰州,就找俊发买海鲜!”

  “我就想把鲜货卖好,让兰州人吃到实惠的海鲜。”何鹏举说,看着爸妈能安心歇着,顾客能笑着拎走鲜货,员工能少受点累,这就是他最满足的事。

  本报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