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黄土高原的绿色馈赠——从第22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看甘肃农产品破茧成蝶

2025-10-20 19:41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10月17至1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甘肃展馆一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从黄土高原到渤海之滨,山海深情,共享“甘味”。10月17至1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

  走进农交会甘肃展区,浓郁的西北风情扑面而来。定西马铃薯如黄土高原的缩影,静默诉说“中国薯都”的实力;陇南油橄榄金黄透亮,每一滴都是北纬33度阳光的凝结;庆阳苹果红艳欲滴,咬一口,清脆声里是高天厚土的甘甜;天祝白牦牛肉鲜嫩醇香,肉质紧实有嚼劲,浓缩了高原牧草的精华。

  “甘味”花牛苹果获绿色食品认证。

  甘肃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厚重的“甘味”,让天津消费者一饱口福、流连忘返。甘肃精心打造的省级展区、地理标志展区、乡村帮扶产业展区,组织118家农业企业2000余种农产品亮相,与四海宾朋共赴一场农业盛会的秋日之约。

  厚土孕育“甘味”农产品

  步入甘肃展区,传来一位女孩的温婉声音,“请尝尝兰州百合,淡淡甜味。兰州百合需要生长9年,是全国唯一的食用甜百合,有润肺、止咳、安神、清热等功效,是药食同源的食疗佳品。”甘肃陈家小陈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陈光萍拿出玻璃罩杯的鲜百合,瓣瓣洁白莹润,让参观客商唇齿留香。

  嘉宾品尝兰州百合。

  陈光萍来自被誉为“天下百合第一村”的兰州市七里河区袁家湾村,她2021年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注册了“陈家小陈”百合商标,并参加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00户农户发展百合标准化种植基地1200亩。“兰州百合生长在干湿相宜的山坡地,年日照2400小时以上,品质优良、口感上乘,绿色有机、特别养生,希望借助农交会平台,把家乡特产卖得更远。”陈光萍说。

  兰州百合是大自然孕育的“蔬菜人参”,而甘南青稞则是来自雪域高原的“黄金谷物”。身着藏族服饰的甘南云端羚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尕旦木草站在台前推介:“甘南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生长的青稞含β-葡聚糖,天然低糖,营养价值独特,我们开发了青稞麦片、青稞饼干、青稞茶等18种绿色有机青稞系列产品,被纳入‘甘味’品牌体系,希望大家能享用这份来自青藏高原的健康食品。”

  尕旦木草推介甘南青稞。

  同样,来自雪域高原的天祝白牦牛肉,也吸引了客商眼球。“我们的白牦牛喝着祁连山冰雪融水,吃的是草原上的牧草,白牦牛肉是有机食品。”甘肃汇利泽白牦牛食品产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黄海龙介绍,公司从白牦牛的选育养殖到屠宰加工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有冷冻生鲜精分割、酱卤风味、风干特色等系列产品,“白小哞”品牌经审定加入“甘味”农产品名录。

  黄海龙介绍天祝白牦牛肉。

  农交会现场,琳琅满目的“甘味”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定西马铃薯的饱满、天水花牛苹果的脆甜、陇南油橄榄的清香,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都是陇原大地的特殊馈赠,聚合成厚道与实在的“甘味”品牌,在农交会上熠熠生辉。

  延链补链提升附加值

  在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来自定西市渭源县的甘肃田地吾薯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人员李知浓煮了一锅麻辣鲜香的定西手擀粉,吸引参观者品尝点赞。她说:“定西马铃薯口感绵爽,经过产业化精深加工后,定西宽粉变成了网红产品。”

  这是甘肃农产品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品质革命”,过去“量大管饱”的初级农产品,已被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取代。

  参观者品尝定西马铃薯加工产品。

  田地吾薯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种薯繁育到宽粉生产形成了全产业链,年产脱毒苗2.2亿株、原原种1.5亿粒、原种1万吨,开发出定西宽粉、薯条、薯面点、薯馒头等十多种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年产量1.5万吨,辐射带动1.2万农户增收致富。

  “定西马铃薯沙绵,以菜用型薯为主,但河西走廊的加工型马铃薯劲道爽滑。”来自民乐县的甘肃银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希晓介绍,公司坚守传统工艺,生产的马铃薯粉丝、豌豆粉丝、绿豆粉丝等畅销西北和成渝地区,年销售额达1.5亿元,让农民从种植“脱贫薯”转变为“致富薯”。

  朱希晓推介马铃薯粉丝。

  来自镇原县的甘肃聚广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从山东省招商引资的一家企业。展台前摆放的冻干黄花菜、香菜、大葱和辣椒酱、青椒酱、辣椒丝等精深农产品,受到客商青睐。“农民不知道种啥品种、摸不清市场在哪里?这些都交给我们企业吧,农民只管种好地。”公司董事长赵青说。

  聚广利公司从蔬菜新品种研发、种苗培育,到发展设施农业、收储农产品、加工销售调味品等,已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企业,带动全县6000农户种植蔬菜3.3万亩,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群众户均增加种植收益1.06万元,人均每月劳务收入3000元,流转土地亩均收入600元。

  蔬菜加工产品展示。

  农交会上,从甘肃高原夏菜的蔬菜加工产品,到静宁苹果、庆阳苹果、天水花牛苹果加工的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汁、苹果啤酒,从平凉红牛、东乡贡羊、环县肉羊等牛羊肉的冷链藏肉品到开袋即食的牛肉片、羊肉干等休闲食品,每一款“甘味”农产品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产地溯源、生产工艺、文化内涵,农产品的价值在被不断重新定义。

  这种转变背后,展示了甘肃农产品延链补链的延伸,彰显了甘肃农业从原料生产到精深加工再到品牌营销的全面升级。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

  茶香袅袅,甘肃展区的黄芪玫瑰茶、宕昌八珍茶、葛根茶等,吸引了参观者品茗,促成了采购商交流洽谈,合作方式已从简单的买卖关系,转变为品牌共建、渠道共享的深度合作。

  陇南中药材养生茶推介现场。

  “我们不再只是中药材原料供应商,”陇南市羌源富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丁贺蓉感慨道,“我们提供从种植标准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这种转变标志着甘肃农产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关键跨越。

  农产品差异化竞争是核心优势。甘肃变寒旱劣势为绿色优势,发展生态、绿色、优质的寒旱特色现代农业,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发展出与当地生态条件相匹配的特色产业——陇东南的苹果、中部的马铃薯、河西的制种、甘南的牧业,每个区域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交流洽谈。

  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到营销,甘肃正努力填补产业链的每个空白。“甘味”品牌把全省750多家农产品企业拧成“一股绳”,聚合力量,多点开花,推动“甘味”由“树品牌”向“拓市场”华丽转身。2024年“甘味”品牌全产业链销售额突破309亿元,同比增长14.4%;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131.51亿元,同比增长12.51%。

  农交会上,甘肃启动“甘味入津”特色农产品直播周,更为甘肃农产品打开了销售新通道,瓜州枸杞、岷县当归、康县木耳等“土特产”,正通过数字化渠道直达海内外市场。去年,岷县电商销售额5.83亿元,成功跻身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前十行列。

  甘味品牌推荐官李轩介绍甘味农产品。

  “今后,我们将建立全省14个甘味溯源直播基地,通过组织甘味代言人选拔和直播大赛,以赛代训,3年内培养出1000名能够和甘味品牌共同成长的优质主播队伍,助力乡亲们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甘味品牌推荐官李轩表示。

  本届农交会于10月19日落下帷幕,但“甘味”农产品的精彩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演绎。从黄土高原到世界餐桌,“甘味”飘香,醇厚绵长。

  10月19日,甘味农产品津南区运营中心在天津市正式启运。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