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临泽:农旅融合“双向奔赴” 冷水鱼“跃”动致富路

2025-10-17 14:56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踏入临泽县新华镇大寨村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一排排井然有序的鱼池映入眼帘,清澈见底的池塘中,鱼儿在池中欢快地游弋,绘就了一幅生动祥和的生态画卷。

  刚忙完自家的农活儿,又气喘吁吁地朝鱼池走来,手里提着一大包鱼饲料,随着一把鱼饲料撒下,鱼群们瞬时朝食物所在方向聚拢到一起……这是大寨村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陈自定的日常。

  “我们大寨村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于2021年落地实施,是我们全体村民集体智慧的结果。养殖冷水鱼不仅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对水温要求也很高,7~18℃为宜,同时投喂鱼料的比例也很讲究……”谈起冷水鱼养殖,他滔滔不绝的分享着他的“养鱼经”。目前,这里已建成12个标准化鱼苗池,占地面积约127.7亩,养殖品种以金鳟、虹鳟、鲟鱼为主,年产约10万斤,池中鱼苗总数约达25000余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华镇大寨村立足优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冷水鱼品种为基础,打造了集冷水鱼养殖、鱼苗孵化车间、农家小院等为一体的综合庄园,以“繁育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当地特色水产养殖的新突破,“跃”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冷水鱼养殖基地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分红5万元,还能帮助1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我们不仅要把冷水鱼养殖项目做大做强,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基地打造为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大寨村村委会书记宋文宏说。

  一条条“鱼”,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护了生态、兴了乡村、富了农家。不仅实现了农旅融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更引领着群众走出了一条水清、鱼肥、民富的新路子。

  通讯员 闫佳莉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