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加工提质 擦亮“岷归”金字招牌
秋日的岷县,晨雾似纱。当第一缕曦光穿透薄雾,这座浸润着千年药脉的小城里,散落在各处的中药材标准化加工车间便已机械嗡鸣。作为“中国当归之乡”,甘肃岷县正以初深加工为密钥,解锁道地中药材的新生机,让“岷归”这枚沉淀岁月的金字招牌,在传承与创新中愈发鲜亮。
百年商号焕新:老技艺牵手新设备
走进顺兴和有限责任公司的饮片加工车间,切片设备有序运转。新鲜当归历经清洗、闷润、切制等工序,褪去泥土的粗粝,蜕变为一片片厚薄均匀、纹理清晰的标准化饮片。很少有人知道,这家如今撑起岷县饮片规模化生产的民营企业,其根脉可追溯至清咸丰年间的“太和福”商号——百年时光流转,老商号的匠心未改,却添了现代工业的精准与高效。
“我在这厂里干了七八年,眼看着公司一步步壮大,订单堆得像小山,机器也一年比一年先进。”正在分拣饮片的员工李张巧手上不停,眼里满是笑意,“以前靠手切,又累又慢,现在机器切得又快又匀,干活轻快多了,工资也跟着涨了不少。能把家乡的好药材卖到全国各地,我们都特别骄傲。”
70亩的厂区内,3500平方米冷库与5000平方米阴凉库构成的“恒温守护网”,为“岷归”的道地品质筑牢第一道防线。作为甘肃省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顺兴和始终在传承中创新:既完整保留岷县百年传统初加工工艺,最大程度锁住当归、党参、黄芪的有效成分;又引入现代化的清洗、切制、筛选、烘干及检测设备,让传统饮片的药效更优、品质更稳。
“未来我们将从‘工艺深化、产品拓展、价值传递’三个方向持续发力,要让‘岷归’更好适配现代市场需求,走得更远、更稳。”公司副总经理景杰话语笃定。
标准车间守质:全环节筑牢品质关
如果说顺兴和是“老商号焕新”的代表,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便是“新企业守正”的典范。走进加工车间,原料暂存区、自动化包装区、成品检验区三大功能板块有序运转,经过清洗、切片、干燥等多道工序的当归,散发着独有的香味。
“我在这儿上班六年了。这六年,亲眼见证了公司机械化的飞跃。”包装车间负责人王建强穿梭在设备间,不时俯身检查包装质量,“刚开始就两台封口机,忙得脚不沾地。现在配备了卷膜包装机、小克重全自动包装机等新机器,不仅效率翻了倍,包装的密封性、美观度也比以前好太多。”
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在样品检验室内,检验室主任何翠平正紧盯液相色谱仪上跳动的数据,桌上待检测的样品、试剂与记录表格有序摆放。“每一步检验都得照着药典标准来,半点不能含糊。”他拿起一份当归饮片样品介绍,“水分、灰分、二氧化硫、农药残留、重金属,还有有效成分含量,每一项都要测准,就是把好最后一道关,确保交到客户手里的产品100%合格。”
“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只有海拔、气候、温湿度符合要求的‘岷归’才能进入到加工环节。从加工环节的标准化生产,再到全程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闭环。”公司副总经理赵东升说,如今企业不仅生产传统中药饮片,还拓展了代加工业务,产品线更丰富,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政策护航提质:全链条擦亮金招牌
两家企业的蓬勃发展,是岷县中药材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岷县县委、县政府打出“政策+园区+品牌”组合拳,通过构建“三大加工集群”与三级追溯平台,成功打造“岷归”国家地理标志,推动“岷县当归”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我们建立了多部门保障联动机制,主动靠前服务。企业遇到用地、用电、用工、融资等难题,各部门会第一时间联动解决,就是要助力中药材企业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岷县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荣济海介绍道。
晨雾渐散,中药材加工产业已成为岷县强县富民的核心主导产业,岷县的药香必将飘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岷归”这枚金字招牌,定会引领岷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绘就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美好图景。 (柴增辉 王瑞梅 达拉草)
- 2025-10-16定西马铃薯的增产密码
- 2025-10-16高永平调研漳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
- 2025-10-16汪尚学在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关爱人才 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 2025-10-15定西市组织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议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