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在数字狂欢中保持人性的湿润 “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启幕

2025-10-17 08:5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2025年10月16日,黄河之滨,金城兰州,一场关于阅读与未来的思想盛宴在此启幕。由读者出版集团发起的“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大家、文化教育名家、校长、名师及阅读推广人,共同面对一个紧迫而深刻的时代命题——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至的今天,我们如何重塑阅读的生态,又如何安放人类的精神世界?

  大会主题“AI时代重塑阅读生态”,如同一块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贯穿了每一位嘉宾的分享。这不再是一场传统的文化论坛,而是一次在文明转折点上的集体叩问与精神寻根。

  回望敦煌

  在文明的拐点上

  看见“读者”的创造力

  大会伊始,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便将时间的指针拨回了一千多年前的另一个文明拐点。从飞机舷窗俯瞰苍茫的西部大地,他想到的是敦煌。

  “敦煌文献这份宝藏让我们看到一千多年前敦煌的阅读生态。”李敬泽说,那时的人们读《论语》《孝经》和佛经以建立精神根基,也读李白、白居易的诗歌来构建审美世界,还在文书中交流生活经验,其丰富程度宛如古代的“小红书”。他指出,阅读在当时的敦煌已成为“开门七件事”的续集,即第八件事,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之中,而这正是文明从书写迈向印刷的关键节点。

  更令人深思的是,李敬泽为那些创造了辉煌印刷文明的无数无名者命名。他引用了敦煌文书中的“王梵志诗”——存世390首,被学界认为是最早的白话诗。“当下许多学者认为王梵志不是一个人,而是共用一个笔名的无数普通人——他们是热情的读者,更是生活的创造性表达者。伟大的印刷文明正是由这样的‘王梵志’们开创的。”

  守护“蛙皮”

  在数字狂欢中

  保持人性的湿润

  如果说李敬泽从历史纵深勾勒了阅读与文明演进的关系,那么著名诗人、小说家叶舟则用充满诗意的比喻,为AI时代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强有力的注释。

  叶舟坦言,我们正身处一场盛大的“数字狂欢”,AI技术能轻易复刻大师之作,稀释经典文本,使原创一词充满嫌疑。他警告,文学阅读与写作正站在十字路口,需要“检视自己,扪心自问”。

  对此,叶舟分享了俄罗斯童话《青蛙公主》。故事中,公主披着蛙皮,而她的丈夫为了让她永远美丽,烧掉了这张皮,导致公主永远消失。叶舟借用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解读,将这张“蛙皮”阐释为每个人内心“脆弱而隐秘”的本真,它连接着正直、爱心和诚实等古老的人性。他郑重告诫全场:“一定要时刻保持某种‘蛙皮的湿润’!”

  在AI的“精准喂养”与“围追堵截”下,如何保持这份“湿润”?叶舟以同行者为例:李敬泽行走黄河,刘亮程耕耘“一个人的村庄”。他指出,他们笔下那些源于大地和亲身经历的细小感动,“绝非任何大型语言模型可以虚构或复刻”。他坚信,AI时代起决定性作用的,终究是“机器背后的人道、人心和人性”。

  演讲尾声,叶舟讲述了一个多年前在《读者》上读到的故事:暴雨中,一个孩子对着闪电微笑,因为他相信“天空在给我拍照”。面对AI带来的迅猛变革,叶舟以这一动人的意象向全场呼吁:“祝愿诸位也能像那个小小的天使一样,时刻保持微笑,时刻保持一种仰望天空的姿态,让生命永不枯竭。”

  手握“镰刀”

  在效率的洪流中

  收割生命的实感

  而最形象地概括本次大会精神内核的,莫过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他将自己的角色,比作“AI时代的一把镰刀”。

  这把“镰刀”,是农耕文明最典型的意象,它代表着手工、缓慢、贴近土地与生命循环。在由算法、数据和极致效率驱动的AI时代,刘亮程的这把“镰刀”,代表了一种反向的、手工的、贴近生命本源的思考方式。

  那么,这把“镰刀”在AI时代究竟收割什么?

  刘亮程的答案清晰而坚定:收割AI无法触及的领域,连接真实的触感。在AI的时代,每当自己手握镰刀时,触摸木柄的温润手感,感受到的是割草时无法取代的真实感。

  刘亮程指出,当AI的洪流裹挟着我们奔向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时,他的文字,就像他笔下那个沉静的村庄,在发出恒久的提醒:人,终究是一种需要感受风吹草动、需要与万物对话、需要在缓慢的时间中确认自身存在的生物。“无论AI怎么替代接管和掌控这个世界,我希望我们的手伸向这个世界时,抚摸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也希望文学来自我所抚摸过的全部的真实世界。”

  共建“共同体”

  从理念到行动

  播种阅读的未来

  思想的碰撞最终要落地为行动的土壤。本次大会不仅是理念的交流场,更是行动的发起站。大会倡导在AI时代围绕家庭、学校、社区共建“阅读共同体”与“学习共同体”,努力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时间内,大会期间发布的一系列重磅成果很务实:以阅读为引领的全国一流阅读与文化服务数字平台“读者App(3.0版)”、旨在科学引导青少年阅读的“读者青少年阅读丛书”“阅读+生活”一站式服务平台“读者新阅集”,以及系统性的“读者·新阅读”校园阅读服务体系。

  同时,大会持续推进全民阅读“领读者十百千万工程”,为“全民阅读读者·领读者”颁发聘书,为“读者·领读者全民阅读书香校”授牌,旨在以实际行动,引领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李敬泽追溯的“王梵志”们创造的阅读历史,到叶舟呼吁守护的人性“蛙皮”,再到刘亮程挥舞的、收割生命实感的“镰刀”,2025读者·领读者大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AI时代阅读生态的蓝图:技术终将迭代,但阅读的核心价值历久弥新。它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而是主动的精神构建;不是与世界的疏离,而是更深度的连接。

  本报记者 高宏梅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