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源起临洮 声动世界——马家窑文化品牌的崛起之路

2025-10-16 08:53 来源:甘肃日报

  焦旭周

  洮河汤汤,文脉赓续。随着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的成功举行,定西再次发出强音:“‘世界马家窑、命名在临洮’已成为我们鲜明的文化标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告。

  这座位于黄土高原的城市,正以宏大的格局与坚定的步伐,为沉睡五千年的马家窑文化“富矿”描绘一幅走向世界的图景。其路径清晰而坚定:以敬畏之心固本,以融合之径赋能,以时代之声传播,让古老文明在当代焕发新生。

  固本铸魂

  解码守护文明根脉

  马家窑文化自1924年在临洮县马家窑村被发现以来,便以独特的彩陶艺术闻名于世。

  一个文化品牌的生命力,源于其不可动摇的真实性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定西深谙此道,将保护与研究视为品牌建设的基石与灵魂。

  守护,是为文明划定红线。定西率先出台《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以法律之盾为文化遗产筑起坚固屏障。同时,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级项目,对核心遗址展开系统性考古,并运用前沿科技进行文物修复与数字化存档,确保文明的每一寸肌理都得以真实、完整地传承。

  解码,是为品牌注入灵魂。正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彭明浩所言,马家窑文化作为先民留下的珍贵遗产,需要更多人共同守护、解读、传承、发扬光大。临洮县致力于将艰深的考古发现,转化为大众可感知、世界能共鸣的品牌故事。投资1.794亿元建成的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其“盘泥筑器”的设计理念与馆内AR、MR等沉浸式技术,让游客得以“穿越五千年”,亲手触摸先民的智慧与浪漫。这不仅是一座地标,还是一个连接远古与当代的“时空枢纽”,让马家窑文化的核心价值——那繁丽纹饰背后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得以被深刻解读。

  融合赋能

  从文化符号到发展引擎

  坚实的文化根基,最终要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现实动能。定西市以“文化+”为路径,推动马家窑文化从学术殿堂走向广阔市场,成为赋能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文旅融合,变流量为留量。临洮县精心培育“彩陶之旅”“溯源之旅”等特色线路,将黄河风情、丝路古迹等资源有机串联。新建的千亩马家窑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基地,集遗址探秘、陶艺体验、数字互动于一体,成功将走马观花的短暂观光,转化为深度参与的文化浸润,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文化魅力。

  产业联动,变资源为资产。在马家窑村,“村集体控股+专业化运营”模式激活了乡村活力。陶艺工坊、非遗馆等载体不仅传承了技艺,还带动了文创产品开发,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以上。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小镇正构建起从研发、设计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相关企业产值预计年底将突破200万元。文化品牌的价值,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村民口袋里的“红利”和区域发展的“增量”。

  盛会为媒

  在世界舞台奏响文明新声

  如果说保护与融合是厚积薄发,那么连续举办八届的马家窑文化节便是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其走向世界舞台的精彩序章。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以“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为主题,成为一场立体、生动、影响深远的文化实践。

  多维体验,让文明触手可及。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的正式启用,让前沿科技成为历史的“翻译官”。研学基地里,学生们亲手抟埴筑器,让沉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从室内展览到室外广场舞大赛,超5万人次的参与,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角。

  立体传播,让声音传向世界。为让马家窑文化突破地域限制,马家窑文化节从“传播”与“思考”双维度发力。《对话马家窑》特别访谈汇聚专家学者,在思想碰撞中明晰传承路径;“百家媒体走进马家窑”活动通过全媒体矩阵,将500万人次的目光聚焦于此,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文旅搭台,让发展成果共享。此次文化节更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节会期间成功签约的4个重点项目,以及依托洮河流域文化旅游联盟推出的5条精品线路,打破了地域壁垒,为区域文旅资源共享与客源互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洮河岸边的一抔黄土,到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符号,定西市与临洮县正以坚定的步伐,将马家窑文化这张名片擦得愈发光亮。未来,当地将继续深化国际文化交流,让这份来自远古的浪漫想象,在新时代的世界舞台上,谱写出更加雄浑壮阔的中华文明新乐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