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长歌
听——那是祁连雪崩,万年的冰喊出第一声“我来了”。
看——那是大漠孤烟,千年的沙等到第一滴“我活了”。
于是,一条河有了名字——疏勒!
于是,一群青年有了方向——向前!
我们把闸门当作琴键,
每一滴水都是跳动的音符。
谁说沙漠只能长荒凉?
我们让每一滴水学会“倔强”
——在玉米的叶脉里站岗,
在棉花的蕾铃里放哨,
在青年干部的汗珠里,
折射太阳的锋芒!
我们把滴灌当作针线,
每一寸土都是锦绣的丝绸。
节水,不是吝啬,是一场对生命的热恋
——把河水的情书,折成最轻的纸鹤,
放进每一株庄稼的掌心。
我们不再只是技术员,
我们是“最后一公里”的邮差。
夜半的闸房,手机是滚烫的灯火;
黎明的水渠,脚步是清脆的钥匙。
我们不再只是调度员,
我们是“最远一家人”的亲戚。
把群众的眉头,当作汛期最亮的水尺;
把群众的笑声,当作年终最高的洪峰!
你的一声叹息,我们当作雷响;
你的一句谢谢,我们当作浪涌!
看!镜头在巡渠,
光网里的数据,
比夜空的星群更密。
我们把河流搬进屏幕,
却把初心留在胸口。
听!传感器在低语,
大数据在奔跑,
鼠标一点,闸门起舞,
我们把代码写进电脑,
却把人民装在心头。
数字,不是冰冷的符号,
是青年眼里的星火,
是水利未来的脊梁!
让河岸前进一步,让芦苇前进一里。我们不只是守护一方水土,是在续写河流的记忆。
让候鸟在闸房歇脚,让鱼群在闸口歌唱。
我们不只是筑堤,是在为万物铺设摇篮。
当胡杨再次金黄,当白鹭再次翱翔,
我们听见河流说:“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们把张骞的驼铃,沉进水闸的钢铁。
让每一滴水,都映出汉简的墨痕;
我们把玄奘的经卷,铺进渠道的波光。
让每一道渠,都流向敦煌的飞天。
文化,不是博物馆的静物,
是正在生长的玉米,
是正在拔节的麦浪,
是青年干部胸中
——滚烫的黄河,咆哮的长江,
以及此刻脚下
——不屈的疏勒河!
今天,我们站在祁连之巅,
把雪线当作起跑线;
如果干旱是敌人,
我们就是年轻的战士!
明天,我们奔向戈壁尽头,
把绿洲当作终点线;
如果荒芜是黑夜,
我们就是升起的晨曦!
我们——是节水型灌区的践行者,
是服务型灌区的贴心人,
是数字型灌区的弄潮儿,
是生态型灌区的守护者,
是文化型灌区的接班人!
让疏勒河因我们
——浪更高,渠更宽,
心更热,梦更远!
青年向前!水利向前!中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