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宇:循4000年玉脉寻踪 让马衔山玉点亮文旅新赛道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我们一行十多人再次前往马衔山,就玉文化进行田野考察。回顾我与玉帛之路考察的渊源,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累计参与考察十余次。
踏入玉帛之路研究这一充满魅力的领域,我有机会亲身触摸到历史的脉络——尤其是“巡礼马衔山”的经历,让我真切读懂了这片“玉源圣地”独步史前的文化价值,这份认知刻骨铭心,更让我对马衔山玉文化的独特性心怀敬畏。
这次考察中,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圆统一论》的作者陈克恭先生分享了《方圆统一论》,提出的高等数学与“天圆地方”玉文化相融合的思路极具创新性,这种跨领域的探索视角为我们研究玉文化提供了全新启发,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借鉴。

临洮马衔山作为玉石之路的关键源头与齐家文化的核心腹地。马衔山是解码玉石之路起源的“活化石”,更是被史料与考古实证的千年玉源。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在此开采透闪石玉料,成分与和田玉相近,硬度相当,多为玉璧、玉琮等重型礼器的制作提供了优质原料。
从《水经注》记载“禹受黑玉于洮水”的传说,到乾隆《甘肃通志》中“打璧玉关”的治玉遗存,再到陕西石峁古城遗址出土的马衔山玉料实证,清晰勾勒出“西玉东输”的早期脉络,印证了甘肃在玉石之路起点上的核心地位。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和外宣平台,中国甘肃网始终以镜头与笔触弘扬“玉帛之路”文化的这些独特价值。近年来,我们跟随考察团队多次踏访遗址,用文字记录“二马料”的千年遗存,用影像捕捉巡礼时的震撼瞬间;制作“玉帛之路”采访活动专题,借助数字技术还原“打璧玉关”的治玉场景,让未能亲至马衔山的人也能感受其玉料的优质、玉礼的神圣。

下一步,我们计划策划“马衔山玉与当代文明”系列报道,结合多次巡礼的深度体验,深入挖掘“温润坚韧”的玉品格背后“稀缺珍贵、以玉载礼、文明融合”的独特价值,让这份跨越4000年的文化瑰宝在当代焕发新生。在此过程中,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各界玉文化爱好者等,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精准地传递马衔山玉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衔山的冰雪封存着千年文明记忆,每一块玉料都镌刻着独特的文化密码;玉帛之路的辙痕延伸着文化自信征程,每一步巡礼都在唤醒这份独有的文明智慧。众所周知,临洮县文化底蕴深厚,以该地命名的马家窑文化和甘肃彩陶闻名遐迩,拥有战国秦长城西起首的历史渊源。

因此,临洮县应该抓住时机,结合玉文化、洮砚文化、长城文化等,持续量身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属名片,并通过整合利用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环“马衔山玉路”风情线,兰州市榆中县、定西临洮县串起集田园风光、森林、雪山、河流等风景长廊画卷,打造集露营、徒步、探险、自驾于一体的“徒步胜地”。
我们也会在持续参与“巡礼马衔山”活动、深挖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以更丰富的形式做好马衔山玉文化及文旅宣传,以提高其知名度和吸引力,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我们也更期待与各界携手,以玉为媒、以旅为桥,让马衔山玉脉承载的“稀缺之美、礼玉之魂、融合之韵”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成为带动陇中乡村振兴与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作者简介:张振宇,中国甘肃网总编辑)
- 2025-10-13陇拍客丨2025年全国妇女广场舞大赛(甘肃站)选拔赛在张掖临泽开赛
- 2025-10-13陇拍客丨肃南:祁连山秋景美如画
- 2025-10-13用爱与责任守护幼儿成长——兰州城关区鼓楼巷幼儿园幼儿教师梁英三十一载幼教路
- 2025-10-122025年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将于10月16日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