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双节道口守护者:栏杆起落上百次 铁路线上的“平安坐标”

2025-10-08 1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8日电 (王光辉)国庆与中秋双节交织,人流车流如潮,包兰线上的火车班次较平日陡增,皋兰县城里穿梭的婚嫁车队更是长队不断。这样的“热闹”,对兰州铁路局兰州西工务段的道口工刘文海和轩喜民来说,意味着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

  近日,早晨7时许,晨光熹微,县城还未完全苏醒,包兰铁路K943+747道口已迎来了当天的值守者——刘文海和轩喜民一前一后走进道口房,这是他们双节期间值守的第3个班次。

  皋兰,是甘肃省兰州市辖区内的一个县城,包兰铁路像一条银色的纽带,把皋兰县城的石洞镇一分为二劈成东西两半,而K943+747道口就坐落在县城主干道北辰路与新兴路的交叉口,是石洞镇东西两侧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甘肃境内包兰线上最繁忙的有人看守道口,日均通行火车60多趟,机动车近万辆从栏杆下穿行,行人更是络绎不绝。

图为兰州西工务段道口工刘文海在道口立岗接车。王光辉 摄

  到了双节,返乡的车流、接亲的车队挤在一起,刘文海和轩喜民从接班的那一刻起,脚步就没停过。

  “前两天才叫忙!10月2号那天,光婚车就过了十几队,”轩喜民苦笑着回忆,“有回头车刚过就来火车了,后面五六辆婚车被拦在道口外,我们一边要疏导交通保证安全,一边还要安抚大家的情绪。”轩喜民苦笑着说。

  “北2号道口,客车K978次列车接近!”正午时分,道口旁的休息室里飘着肉夹馍的香气,刘文海刚从袋子里掏出早上准备的饼,咬了没两口,对讲机又传来了火车司机“探路”声,他把饼往桌上一扔,两人几乎是同时起身。他们顺手抓过窗台上的信号旗,带上对讲机和栏杆遥控开关,一前一后走出道口房,轩喜民站在线路西侧,快速疏导正在通过的行人、车辆,刘文海站在线路动侧检查道口铺面,确认无误后按下遥控按钮,两根黄黑相间的栏杆“吱呀”着缓缓落下,两侧液压柱缓缓升起,把车流人流稳稳挡在安全线外。

  “我们一个班12小时连轴转,连个一盹都不能打,眼睛时刻注意着四周,耳朵得听着对讲机,一分钟都离不了岗,有时候车多的话,一半个小时都进不了道口房,所以我们的饭一般是菜夹馍、肉夹馍、包子等拿起就能吃、来车就能放。”而他们今天的中午饭,除了一如既往的菜夹馍,不同的是他们都多带了几个月饼。“虽然在岗位上过中秋,但必要的‘氛围感’也不能少。”

图为兰州西工务段道口工刘文海使用对讲机与即将通过道口的火车司机进行联控。王光辉 摄

  站在道口边缘的岗亭下,刘文海一手持红色信号旗,一手持黄色信号旗,眼睛盯着钢轨尽头,时不时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道口两侧。不一阵,道口房外也响了清脆地“叮铃铃”声,火车头的灯光刺破云雾,他把黄色信号旗高高举起,钢轨的振动由远及近,一趟由西宁开往齐齐哈尔的K978次列车呼啸而过,卷起的风不断吹打在刘文海脸上,他却纹丝不动,待最后一节车厢远去,他迅速升起栏杆。

  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他们已经接送了22趟火车,这样的“放杆、收杆”,也已重复了40多次。“这个道口就像家里的‘大门’,我们得守好,让火车安全过,让乡亲们安心走。”今年55岁的刘文海,在道口工岗位一干就是26年,额头和眼角皱纹里嵌着常年累月看守道口风吹日晒雨淋的痕迹。

  汗水洒在钢轨上,映着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身影。这个中秋,他们没有阖家团圆的热闹,没有出游赏景的惬意。但在包兰线K943+747道口的“热闹”里,刘文海和轩喜民用一次次精准的栏杆起落、一声声坚定的应答和耐心的安全提醒,把“繁忙”酿成了“安心”。当每一列火车安全驶过,每一辆车、每一个人平安通过,那便是他们收到的最踏实的“双节礼物”。

  像刘文海、轩喜民这样的坚守者,在铁路线上还有无数个。他们站在道口旁、守在线路边,用平凡的坚守,筑牢了节日里最温暖的安全防线,也守护着千万人的团圆路。(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