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 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金秋十月,国庆逢中秋,平凉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云雾缭绕的崆峒山宛若仙境,人头攒动的博物馆内文韵流淌,静谧悠然的乡村弥漫着田园诗意……丰富的文旅活动、迷人的秋日胜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织成一幅动人的假日画卷,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感受家国同庆的欢乐与温暖。
山水氤氲间,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10月2日,雨后的崆峒山更显空灵。云海翻腾,古刹隐现,为这座“道源圣地”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景区内,一面由无人机升起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青山云雾间格外醒目,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
假日期间,崆峒山景区推出“崆峒览胜·月贺神州”双节系列活动。“武动山河”崆峒武术展演刚柔并济,招式中蕴含着道韵;“国风雅韵”汉服体验让游客广袖随风,仿佛穿越千年;五味宫煲汤红牛等特色美食,则让游客在登山赏秋之余,慢享平凉臻味。
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凯感慨道:“今天有幸看到云海,满山云雾与葱茏,美不胜收,真是不虚此行。”
“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的假日专列,为平凉带来了远方的客人。这趟于9月30日从兰州出发的专列,载着各地游客,开启“问道崆峒·康养平凉”的缤纷之旅。
游客不仅畅游崆峒山,还走进西王母文化景区、平凉市博物馆、崇信龙泉寺等精品景区,在“国庆红”与“生态绿”的交织中,感受平凉康养之城的温度。
文博场馆里,历史与时代和美辉映
节日里的平凉,各类文化场馆同样成为最聚人气的场所之一。
“国家一级博物馆”——平凉市博物馆在这个假期格外忙碌。
“泾河激浪——平凉革命历史陈列”与佳节相互辉映,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回顾历史,致敬英雄。同步开展的“进士及第——平凉、天水市县馆藏进士书画展”和“古豳遗珍·赫赫光华——庆阳古代青铜器联展”,让观众在方寸之间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博物馆不仅是静态展示的舞台,更是开展生动教育的课堂。在“国庆平博行之剑上华夏魂”少儿活动课上,工作人员手持馆藏青铜剑实物,用趣味语言为孩子们揭开青铜铸造的秘密;在“手绘兵器”环节,孩子们在特制模板上勾勒纹样,写下“我爱中华”的稚嫩心声,让爱国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参与活动的家长们纷纷感慨道:“孩子亲手画剑、听故事,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戏曲雅韵同样为佳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崆峒古镇天羽广场上,秦腔惠民演出锣鼓铿锵,《拷寇》《三娘教子》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赢得满堂喝彩;崇信县柏树镇的弦子腔婉转低回,非遗古韵动人心弦。
平凉市图书馆的科普实践、皇甫谧医养景区的“本草献礼”中医药活动、静宁县24小时书房的不灭灯光,共同营造出“芳菲悦目自成诗”的静谧时光,满足了节日期间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野田园中,静谧休闲成为新选择
当城市的喧嚣被人潮淹没,厌倦了拥挤的游客开始将目光投向身边的“诗和远方”。
平凉市崆峒区精心打造的乡村旅游点,成为这个“双节”假期里许多市民和游客聚会休闲的“宝藏之选”。
崆峒镇西沟村,胭脂河缓缓流淌。孩子们在帐篷边、秋千上恣意玩耍,大人在民宿帐篷里品茶闲谈……恰逢饭点,大家在半山农家乐品尝暖锅与酸汤饸饹面的乡愁滋味,团圆饭因此更具烟火气;
麻武乡月明村以其纯粹的山野风光,成为游客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山间步道满目翠绿,让人尽享宁静与惬意;
花所镇寺沟村的窑洞院子、空中茶社野趣盎然,一桌“特色山药宴”让游客身心愉悦放松;
上杨乡小岔村则凭借其独特的河谷地貌,提供了从中医药养生到林间露营的多元化体验,让假日时光更显自在从容……
为确保游客安全舒心,平凉市各县(市、区)文旅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畅通投诉渠道。各景区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排查隐患,并增设临时休息区,提供热水、姜茶等暖心服务,志愿者活跃在一线提供引导,让八方宾朋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与田园诗意中,共赴一场“心有所栖,身有所安”的大好河山之约。
- 2025-09-02甘肃庄浪:麦杆画上的舞者唐彩萍
- 2025-08-27平凉灵台: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 2025-08-27平凉华亭:防汛不松懈 安全筑防线
- 2025-08-27平凉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市委书记王旭主持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我市贯彻意见 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