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收官战
原标题:脱贫根基牢 乡村面貌美 生活步步高
我市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收官战
今年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市通过深入实施“1353”专项行动(守牢1条底线、做优3篇文章、强化5道保障、推动3个转变),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收官战,交出了一份脱贫根基更牢、乡村面貌更美、群众生活更好的高质量答卷。
筑牢防返贫堤坝
永登县龙泉寺镇水槽沟村六社蒲秀清家有5口人,儿子突然查出患有心脏病,花费12.3万元,其中自费6.1万元,后期还需治疗。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病及高额的治疗费用,蒲秀清的妻子张吉香患上了抑郁症,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龙泉寺镇相关部门得知情况后,为蒲秀清家申请防贫保险进行救助。中国人保永登分公司上门调查并核实情况后认为,蒲秀清家庭的情况属于“防贫保”理赔对象,于是在第一时间启动理赔程序,最终赔付防贫保资金3.12万元,为其解了燃眉之急。
无独有偶,皋兰县水阜镇长川村15岁的胡某,父亲去年年底得了重病,母亲长期在外,养姐在新区难以照顾,发起“一键申报”后,村镇经过核实及时纳入,有效缓解了胡某,因父亲重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年底其父去世后,经镇村及行业部门跟踪核实,胡某被认定为事实无人抚养孤儿,并得到政策帮扶,由村镇定期关心其学习生活,使未成年胡某沐浴在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中。
今年以来,我市按区域调整2025年监测范围的收入标准(人均纯收入:永登、榆中、皋兰三县为8400元,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5区为8600元),高效运转“一键申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推动监测模式向自主申报、部门筛查和基层走访相结合转变。各县区通过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因此,像蒲秀清、胡某这样的家庭没有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截至目前,全市1890户监测对象均制定完善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全部落实了帮扶措施,户均安排帮扶措施4.5项。其中,享受产业帮扶1084户、就业帮扶919户、教育帮扶478户、健康帮扶1477户、享受综合保障性措施1370户、公益性岗位227户。为榆中县受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录入农户508户1871人。
在教育方面,我市积极落实控辍保学机制,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覆盖。
医疗方面,我市健康帮扶对象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9.66%,低收入人口医保待遇精准落实。
住房安全方面,我市加强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实施农房抗震改造158户,补助资金324.77万元,已开工158户,竣工48户。
饮水安全方面,在实施压减直饮水窖三年行动中,我市在永登、榆中、七里河等3县区农村山区启动515户居民饮用水水质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安宁区、皋兰县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全面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
同时,全面落实惠农政策,2025年,我市已支出惠农资金7563.45万元,占总资金的99.3%;已累计支付农业保险赔款5749.02万元,直接受益农户9395户次;已发放到户产业奖补资金2374万元,补助农户10159户。截至8月底,全市已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0587.36万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2732.33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470.99万元,覆盖农户超2.4万户。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脱贫户基本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壮大乡村发展、加快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治理”三篇文章,全面激活发展动能。
在壮大乡村发展方面,全市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落实农业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着力构建“2547”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统筹推进25条产业带、4大产业集群、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和“百玫瓜桃鱼梨面”七个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壮大,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部建成通过省级认定,永登县、红古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完成建设,引领带动成效逐步显现。
在加快乡村建设方面,我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实践经验,聚焦“八个美丽”“四篇文章”,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今年全面启动“生态创新”“古渡河口”等12条示范带建设成效明显。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3331”“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新植苗木177万株,清理垃圾11.8万处,乡村生态环境蝶变升级。
在深化乡村治理方面,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共治夯基础、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善治提效能”五治融合新格局。同时,扎实推进抵制高额彩礼宣传引导,做好殡葬新观念、文明新礼俗普及宣传,着力遏制陈规陋习,积极倡导文明新风,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巩固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在此过程中,我市乡村干部、驻村干部按照“一月一排查、一季一遍访”入户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社会救助兜底、就业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政策宣传,零距离、面对面倾听农民群众诉求想法,持续提升了群众对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认可度。
今年,全市244个工作队738名驻村干部进村入户2491次、宣传政策815场次、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903件、化解矛盾纠纷476个、筹措帮扶资金360余万元。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幸福感可感可及。?
推动三个转变
在守牢群众脱贫的基础上,我市通过强化“责任、投入、帮扶、落实、效能”5道保障,持续提升脱贫质效,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和长效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工作对象从脱贫人口向全体农户转变、工作方式从精准帮扶向精准管理转变、发力重点从特惠支持向区域协同转变,不断优化完善帮扶政策,为坚决打赢过渡期收官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据兰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1353”专项行动中,我市始终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通过全面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有效防止了规模性返贫,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张万宏)
- 2025-10-02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首批“甘味”农产品实现保税出口
- 2025-10-02兰州市七里河:以坚守诠释责任的社区网格员
- 2025-10-02兰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2025-10-02多方合力 兰州市护航市民游客便捷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