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全链条服务保障 促消费提质升级 兰州市全力护航双节期间文旅市场运转有序

2025-09-30 10:0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原标题:全链条服务保障 促消费提质升级 我市全力护航双节期间文旅市场运转有序

  双节期间,我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合力做好国庆中秋假期全市文旅供给、服务保障、消费促进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文旅市场运转有序、旅游经济收益攀升,推动全市文旅市场以更高标准、更优服务迎接客流高峰,做实宾至如归,换得八方客来。这是记者从全域兰州大景区联席会议暨国庆旅游接待服务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聚焦全域联动:构建大景区协同服务新格局

  国庆中秋假期既是全年文旅市场最关键的消费旺季,也是检验兰州文旅发展成果的重要节点,群众出行意愿强烈,旅游消费集中,物流车流大幅增长。据飞猪发布数据,全省国庆中秋假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79%,兰州是热门城市之一。同时,今年又是国庆中秋长假,叠加“兰州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自驾游、亲子游、文化体验游需求旺盛,“全域游”“深度游”成为主流趋势,预计全市将迎来新一轮旅游高峰。

  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推动核心景区与城市街区、乡村旅游点串珠成链,打造“一河三镇六区十态一环”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此次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全域大景区”理念,力求形成“全链条、全要素、全时空”的服务保障网络。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域兰州大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庆中秋假期作为全年旅游消费的‘黄金窗口’,既是展示兰州文旅融合成果的‘舞台’,也是检验我们服务能力的‘考场’。”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武永强表示:“全域不是简单的景区叠加,而是通过跨部门、跨区域的深度融合,我们要按照保安全、疏拥堵、聚流量、优服务的要求,通过多种举措让游客提前知晓、合理规划,努力做到群众满意度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提升,持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金字招牌。”

  提升服务品质:做好细节打造文旅名片

  记者了解到,长假期间各县区文旅局、相关公共文化场馆围绕国庆中秋主题,积极谋划筹备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初步统计9月25日至10月8日期间,预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8项,其中户外活动30余项。

  目前,我市文旅系统正在积极做好线路与攻略前置推广,整合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等平台资源,提前发布节日专属旅游线路,同步推出双节旅游攻略,提前为游客提供清晰出行指引。同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等渠道及时发布更新节日期间亮点活动,进一步提升节日关注度与参与热情。长假期间,还将在各宣传平台高频推送文明旅游、安全出行温馨提示,引导游客文明游览、安全度假。

  记者了解到,我市相关公共文化场馆还将根据实际情况,推出节日期间延时开放服务,增设夜间开放区域,结合夜读、夜演等活动,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将合理调配使用志愿者,加强节日期间场馆内讲解和参观导引力量,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紧扣安全防范:筑牢文明旅游生命线

  抓好安全生产是旅游黄金季的首要任务,我市要求各相关单位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环节开展风险排查,确保国庆中秋假期零重大安全事故。

  据了解,目前我市各县区文旅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正在积极实施文旅市场“雷霆行动”集中整治工作,对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新业态文旅场所等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景区门票、餐饮、住宿、交通以及景区内售卖商品等各项收费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未经审批擅自涨价的情况。

  同时,督促旅行社严格遵守团队用车规范,租用具备合法合规资质的旅游客运公司车辆并签订租车合同。发现租用无合法资质旅游大巴、商务车、小轿车、“营转非”车辆、拼装车和“带病”车辆从事旅游客运的,一律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双节长假变消费季

  国庆中秋假期既是检验兰州旅游服务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推动文旅促消费的最佳契机。记者了解到,我市文旅系统将抢抓文旅消费旺季,以游客视角优化服务细节,推出系列举措激活市场活力,助力双节长假变消费季。

  长假期间,我市将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围绕“黄河之滨也很美”主题,联动黄河楼、水墨丹霞、兰州野生动物园等核心景区,以及正宁路夜市、兰州老街等人气商圈,全力打造“日游+夜娱”“文化+消费”复合场景。

  同时,将联合重点景区、酒店、餐饮企业推出门票折扣、套餐优惠、消费满减等活动,刺激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还将在热门商圈、景区增设便民服务点,优化智慧旅游功能,通过多种渠道实时推送消费热点与优惠信息,引导错峰消费。

  “国庆中秋假期是兰州展示‘国际旅游目的地’魅力的重要契机。”武永强表示,全市文旅系统将以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温馨为目标,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在兰州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品得到文化,为兰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首席记者 李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