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青春华章·重走西北角】新时代理论宣讲如何“燃爆”全场?青年Talker“走亲”寻破圈密码

2025-09-30 11:22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专题】青春华章 重走西北角

  当理论宣讲不再是正襟危坐的说教,而是融入了脱口秀的幽默、文物的深情和“国潮”的酷炫,它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9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理论“宣讲走亲”活动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受甘肃省委讲师团邀请,北京、浙江、宁夏、青海的十余位优秀青年宣讲员与甘肃同行同台展示,他们用一场场“上头”的宣讲,彻底打破了理论的“次元壁”,共同探寻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创新密码。

京、浙、青、宁、陇五省(区、市)青年说现场

  从“灌输”到“走心”,宣讲是一场“双向奔赴”

  成功的宣讲,始于对传统模式的改革。这些青年宣讲员深知,与其单向灌输,不如双向奔赴,用真诚和创意叩开听众的心门。

  浙江的郑德镇将脱口秀、相声和即兴互动信手拈来。他提出“无调研不宣讲”,认为只有将带着泥土芬芳的调研案例,转化为轻松幽默的故事和极具网感的表达,才能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触,真正“活”起来。北京的杨浩则以《“国潮”澎湃,中国范儿为什么这么帅》为题,从“甲亢哥”中国行到《黑神话》系列,用年轻人熟悉的流行文化案例,在“何为中国”“何以中国”“何不中国”的追问中,生动阐释了“中国范儿”的独特魅力与底气。

浙江省宣讲员郑德镇

北京市宣讲员杨浩

  用故事说话,让历史与文明“开口歌唱”

  理论的生命力,深植于生动的故事与厚重的历史之中。宣讲员们化身“故事大王”,让沉默的文物和古老的文明成为理论最有力的注脚。北京的张欣雨深情讲述了北京中轴线12年申遗的艰辛历程。从资料收集的困难重重到一只关键“镇水兽”的发现,她用亲身经历证明,正是这份对历史的坚守与付出,最终让世界信服,让古老的中轴线迎来新生。宁夏的王家琪、冯静组合,从三件国宝级文物——鎏金银壶、凸钉玻璃碗、北魏漆棺画说起,用希腊神话、丝路文明和鲜卑文化,编织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画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大主题融入引人入胜的故事。青海的钱孙琬则带观众领略了昆仑神话与《格萨尔》史诗的壮美。她重点展示了那双来自远古的14.3厘米长的条纹彩陶靴,它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靴子造型,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不断前行的特殊见证,让远古的文明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北京市宣讲员张欣雨

宁夏宣讲员王家琪、冯静

青海省宣讲员钱孙琬

  导师点睛:宣讲员的“内外功”修炼手册

  活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台上的精彩,更在于思想的碰撞与传承。宣讲导师薄凯文在辅导培训时,为青年宣讲员们提炼出一套“内外功”修炼手册:内功修为:需怀揣“有初心、有信念、有热爱、有理想”的赤子之心。外功修炼:靠的是“初心修正气、调研铸底气、学习构才气、创新显朝气”。他特别强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学思想”是宣讲员汲取灵感的必备“快充”。最后,他用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与所有青年共勉:“我们这一代人,生于和平,未尝戎马,但我们拥有一个同样光荣的无形战场——理论宣讲的舞台。在这里,我们用思想为剑,以真理为盾,将理论的星火化为建设的洪流,共同把伟大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浙江省宣讲名师薄凯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