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光影流转 丝路华章 ——第十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成功举办

2025-09-25 08:5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光影流转 丝路华章

  ——第十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成功举办

  9月22日,电影展映交流环节中,《窗外是蓝星》主创人员接受访谈。李巍

  全国大学生影视研学基地揭牌仪式。

  9月23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暨跨界融合发展交流活动举行。 李巍

  “小故事,大电影”主题海报展备受瞩目。

  徐晓飞 许婧

  河西走廊,秋风送爽;雄关巍峨,光影流动。

  9月22日,第十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在嘉峪关大剧院启幕。来自全国影视界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相聚在丝路通衢、天下雄关,共赏星光盛典、共话光影未来。

  嘉峪关,再次成为中国电影人目光的交汇点。

  短片电影以其灵活、创新、贴近时代的特性,已经成为培育影视新人、探索影像语言、连接广大观众的重要载体。

  光影汇丝路 雄关谱华章

  嘉峪关,一座因关得名、因关闻名的历史之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其丰厚的历史底蕴滋养着电影艺术不断成长。

  嘉峪关邂逅国际短片电影周,是一场必然的文化之约。自2012年启航至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已走过九届不凡历程。十余年来,嘉峪关市以文化为脉、以光影为桥,连接历史与当代、畅通中国与世界,涌现出一批电影佳作,以影像的独特感染力记录时代脉搏、展现生活百态、传递文明薪火。如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不仅是甘肃一张闪亮的影视文化名片,更在推动短片艺术交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中写下了鲜明的“嘉峪关印记”。

  短片虽“短”,却可承载“大”内涵;电影虽“小”,却能展现“大”格局。

  从本届起,经国家电影局批准,“展”正式升级为“周”。一字之变,彰显了活动的定位之升、格局之拓、愿景之新。它标志着平台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迈入全新阶段。

  本届电影周以“光影流转·丝路华章”为主题,在延续往届专业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内容维度与时代内涵:“光影流转”寓意短片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呼应电影周十多年来的积淀与成长,“丝路华章”则突破地域局限,将视野拓展至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致力于呈现多元文化共生共荣、交流互鉴的宏大图景。

  “作为全国唯一以短片为主题的盛会,本届电影周既是对甘肃和嘉峪关深厚历史文脉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生动实践。”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恩举介绍,本届电影周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短片、长片及剧本作品,探索“影视+文旅”“影视+科技”“影视+美食”等融合路径,推动电影艺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推动文化交流互鉴贡献更多嘉峪关力量。

  与光同行,影映初心。本届电影周从“内容创新、人才培育、产业融合、文旅联动”四个维度,策划实施启幕开篇、影人培育、产业交流、多维展映、作品邀约与推介五大主体活动,打造“更专业、更开放、更惠民、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短片盛会。

  本届电影周将“地域特色”贯穿活动全流程,通过“内容创作扎根文化、产业活动激活资源、展映传播放大影响”的路径,用影视语言让“长城故事”“丝路故事”可感、可看、可传播,推动影视与文旅从“浅层联动”走向“深度共生”。

  一个更具含金量、更富认可度、更强带动力的国际影视文化交流盛会,正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关蓬勃生长。它正成为赋能甘肃文化繁荣、助推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银幕探新径 影周聚智光

  嘉峪关这片文化沃土,正在成为电影创作的天然超级影棚。在这里,历史不仅是典籍,更是可触可感的叙事现场;山河不仅是风景,更是承载深情的宏大场景;当代奋斗不仅是生活,更是值得被光影铭刻的时代主题。

  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雄关大地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

  嘉峪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汲取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深入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创新公益电影放映模式,拓展“电影+”融合业态,推动电影事业蓬勃生长。十余年来,已成功展映40余个国家的2000多部作品,搭建起跨越国界的电影之桥、文化之桥与心灵之桥,在推动短片艺术交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中留下了鲜明印记。

  回望历届电影展,它早已超越了一场单纯的光影盛会,更化身为思想碰撞、灵感迸发的国际舞台。一周的时间,四海影人共聚雄关,以银幕为媒、以创作为桥,在对话中凝结共识,在交流中激发火花。

  “甘肃本身就是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卷,是影视创作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过彤表示,将携手团队深入这片瑰丽土地,致力于把甘肃得天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转化为具有情感温度与沉浸体验的影像作品。

  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以“甘肃文旅与电影之缘”为题发言。他说:“甘肃是广大电影创作者的热土,嘉峪关这里曾涌现无数优秀影片。我们将继续用摄影机作笔,以天地为卷,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书写新的光影传奇。”

  在“大师讲堂——电影名家从影回顾”环节中,活动不仅邀请了国内知名导演、演员亲临现场,分享他们的艺术心得与创作历程,更特别设置了以“西北元素”“甘肃元素”和“嘉峪关元素”为核心的主题对谈。与会嘉宾将围绕西北地区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呈现与文化表达,展开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交流。在“光影创行——青年导演创作活动”上,活动组织青年导演、编剧、摄影高研班学员深入嘉峪关开展为期3天的沉浸式采风,在嘉峪关关城感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防御智慧,在悬臂长城体验“长城倒挂”的建筑奇迹,在魏晋墓群解读“驿使图”深厚的文化内含、了解当时的生活场景。采风结束后,青年创作者还将完成以“长城”或“丝路”为主题的短片剧本或文旅融合方面的宣传片构思,优秀作品交由当地文旅集团协助拍摄落地。多项举措的支持,让青年创作不仅有“艺术高度”,更有“产业价值”。

  活动还设置了“大学生研学签约计划”。嘉峪关市与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联合创建的“大学生影视研学创作基地”,在嘉峪关关城、方特丝路神画、讨赖河峡谷等特色区域,打造了“丝路长廊写生区”“戈壁光影摄影点”“非遗技艺拍摄基地”等主题创作空间。学生可通过短片、油画、雕塑、摄影、美术等多种形式诠释嘉峪关。作品将被纳入“嘉峪关艺术展”,探索将部分优秀作品开发成文创产品。

  “我十年前就来过嘉峪关,而且还住了半年。回到西北就会有回到主场的感觉,觉得自己会有灵感和力量。期待在未来的电影周能带出一个行业的生态,跟其他的短片节、电影节有差异化的一个打法,更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陆川系统性地回溯了个人创作脉络,深入解读了如何为历史、现实、类型等不同题材精准匹配适宜的电影形式,并分享了在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之间寻求微妙平衡的艺术探索。他结合在甘肃阿克塞石油小镇取景的代表作《九层妖塔》这一经典案例,生动阐述了如何将甘肃独特、壮阔的地貌特征转化为具有叙事功能的电影场景。

  “嘉峪关电影周对青年导演而言,是极具纯正西部风情的电影活动。我们期待影人的分享,能吸引不仅限于嘉峪关、更覆盖整个甘肃省的文艺青年与热爱自由创作的青年群体,为这一品牌而来,参与到嘉峪关电影周之中。”第十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内容策展人王小曼说。

  活动吸引了不少电影爱好者参与,现场聆听的闫华受益良多。她说:“作为一名关注电影行业的普通观众,我心里满是感动与振奋。最触动我的是这个真正扎根于电影创作的本质。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对未来的荧幕多了份踏实的期待。”

  匠心铸精品 光影促业兴

  大咖云集,演员荟萃。在第十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视从业者、爱好者、专家学者聚焦短片创作、影视拍摄、艺术写生、理论构建,畅谈从业经历、分享所思所感、寄语创作拍摄,给短片电影周带来别开生面的触动遐想、启迪哲思、感动感慨。

  作为视觉艺术表达的新锐形态,短片电影的创作要想达到“快节奏、强冲突、高情绪”,尤需把取材生活、服务生活、表达生活作为其创作的灵魂和根基。在《真爱营业》《哪吒》映后交流分享创作心得时,导演吴雅文深情地说:“做好电影就一定要先好好生活,去体验人生百态,掌握足够的人生感悟。这样拍出的片子才是真诚的,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著名作家韩松落对活动赋能非遗与地方发展寄予期待。他谈到:“希望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能带动嘉峪关成为大型影视取景地,让每一位嘉峪关人都能拥有成为导演的可能。”

  央视网文体教育事业群部门总监黎薇薇则表示:“希望通过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让全国乃至全球更多人了解甘肃,让嘉峪关与电影深度绑定。当人们提起嘉峪关时,能立刻联想到电影这一标签。”

  嘉峪关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奋荣表示:“参加今天的非遗交流活动让我深受启发。今后我将更加注重细节与质感,运用更美的镜头语言呈现非遗故事,讲好嘉峪关故事。”

  嘉峪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亚中表示:“通过活动接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设备。作为一名忠实观众,我也切实感受到了影视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认为,嘉峪关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素材。大家围绕如何通过影视与文旅、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合作,进一步打造嘉峪关文化名片这一核心议题畅所欲言,分享了很多好建议好想法。

  嘉峪关市电影家协会会员杨阳谈道:“各位专家老师的交流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鼓励我们年轻爱好者和影视人把嘉峪关这张‘西部名片’传递出去。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质平台,为创作者、新人演员和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本届电影周期间,嘉峪关市组织开展的惠民露天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凭借丰富片源与便捷观影方式,吸引大批市民现场观看,让电影周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生活。在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公益电影放映点,附近的居民、来东湖散步的市民游客早早来到这里,等待电影《万里归途》的放映。“晚饭后散步就能就近看电影,特别开心!”市民包蕾说:“露天公益电影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拉近了大家与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的距离。”

  包蕾表示,通过在东湖景区就近观看惠民公益电影,感觉电影周就在老百姓身边,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包蕾希望,全市上下能够共同努力,将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打造成与国际知名电影节齐名的电影人盛会。

  “这样的公益电影活动特别好,不仅让我们免费看到了好电影,还能和朋友一起热闹热闹,氛围感十足。”市民王亚菲说,“今晚放映的电影《万里归途》让我重温了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美好回忆。祝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越办越好!”

  电影周惠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嘉峪关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选择,也在市民与电影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营造了幸福和谐的社区环境。

  “我觉得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都拥有做导演的权利,拥有讲故事的权利。加上现在视频、短剧、短片越来越方便了,每个人都可以拿手机去创作自己的故事。我很开心能来到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包贝尔说,在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可以看到很多短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能看到更多多元化的短片,有机会去和全世界的导演、创作者们交流探讨。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影人从短片起步走向广阔的创作天地;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融入影视制作,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借助影视赋能,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