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原标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王旺祥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挖掘丰富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深层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挖掘丰富内涵,一要立足“两个结合”,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二要立足文化主体性,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三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进一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密码,构建具有现代特性的中国叙事体系。
推动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一要给予新义,针对传统文化中既有的重要理念,剔除其糟粕成分,保留其基本精神,并结合新的需求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二要赋予时代内涵,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极具价值且尚需充实的范畴,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经过综合创新补充其内涵。
促进科技融合。在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一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大数据、云平台,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区块链,打造网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版本库,一部手机阅览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二要借助数智技术、VR/AR/MR等数字手段,打造优秀传统文化IP,把文字由数据转化为场景应用,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大模型,推出线上优秀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馆、体验区、穿越地带等,广泛地把优秀传统文化数字成果植入旅游景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字内容、影视生产、动漫游戏、现代演艺等,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数字生成生态。三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工智能应用,使得传统文化依托人工智能成为可编程、可交互、可进化的活态系统。
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一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要加快优秀传统文化国际话语转化,充分运用海外各类文化交流、交往、展示、传播平台和渠道,如文物展览、博览会、旅游推介等活动,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三要鼓励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更多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格局。四要在国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坚守正道、弘扬大道,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